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真题、参考书目.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心全意 因才思教
二、台湾:爱情片武侠片风行
与内地、香港相比较,台湾电影别有一份复杂:一是早期受日本控制,意识色彩散混游
离;二是电影制作起步较晚,视野发展举步维艰。但就是在江山易主、历史动荡不安的文化互
动和交织中,台湾产生了自己独立的电影史。
60年代的 “健康写实主义”推行了李行、白景瑞、丁善玺等成熟的本土导演,他们以
“乡土电影”、 “琼瑶电影”、 “战争历史电影”带动了台湾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李行1958
年以CN作《王哥柳哥游台湾》出道,以后4年内接连拍摄10部相同的台语片,成为台湾最富
代表性的本土导演,创始台湾 “健康写实”电影。白景瑞对台湾电影最重大的贡献是从意大利
引进先进的胶纸接片机和桌型剪辑机,改变了台湾落后的电影技术手段。他著名的创作经典是
《家在台北》、《人在天涯》等。丁善玺以擅长历史战争题材著称,他的代表性作品有表现辛亥
革命的《碧血黄花》、《辛亥双十》。
以“琼瑶电影”构成 “浪漫爱情片”是繁荣期台湾电影的另一支。这类影片代表作是《烟
雨蒙蒙》、《几度夕阳红》、《窗外》、《碧云天》……主要导演是白行、白景瑞、宋存寿等,主要
演员有柯俊雄、林青霞、林凤娇、秦汉、秦祥林等。
胡金铨堪称华语现代武侠片鼻祖,他武打设计精密,影像格调瑰丽,镜头组接快捷流畅,
片中处处佛光禅意。他的代表作有《龙门客栈》和《侠女》,后者于1975年在嘎纳电影节上获
得 “综合技术大奖”,而胡金铨本人得到 “国际大导演”称号。
新电影运动始于由杨德昌、柯一正、张毅等人在1982年共同拍摄的《光阴的故事》。用
杨德昌自己的话说,这是台湾电影史上第一部有意识地发掘台湾过去的影片。新电影还难能可
贵的探讨了女性在台湾生活中的角色,表现她们的苦痛、压抑及寻找新角色的努力,如《我这
样过了一生》、《玉卿嫂》等。新电影虽然已告结束,但它确实改变了台湾观众的观影经验,开
创了电影制作的新局面。
武侠片兴起(见94年3月《当代电影》)
代表人物和风格:
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东方类型片中,武——中国武术、侠——中国伦理,武术动作是外在
才思网址: 1
全心全意 因才思教
娱乐形式,张扬伦理道德是真实主题指向。
港台以动作伸张正义,使之戏剧化。社教与娱乐结合。
共分为五种形态:
1、早起神怪武侠片——张石川,20~30年代《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
2、
刀剑技击片——60年代中期,胡金权《大醉侠》《侠女》(嘎纳技术大奖)。
功夫片——70年代初形成,张彻《独臂刀》、李小龙《唐山大兄》《精武门》。
3、
集合传统功夫和高科技手段融合——80年代末,徐克《黄飞鸿》系列、《东
4、
方不败》。
5、 漫画式武侠片—— 《风云》《中华英雄》
新武侠电影单指60年代张彻、胡金权,是第一次GC,徐克是第二次,李安是第三次。
※台湾新电影、香港新浪潮、大陆第五代之比较
(见2001年1月《电影艺术》22页陈犀禾的文章
#第五代兴起背景:
1、 中国八十年代初大文化背景是从对文革的反思转向对中国传统的反思,出
现寻根热,诱使青年导演从历史角度来创作电影。
2、当时中国电影创新浪潮不断,第四代已成熟,迫使青年导演寻找自己的表
现方式。
3、 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引进大量西方现代思想,开阔了视野。使他们能站
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第四代叙事核心:
历史感悟,文革经验的表达,但是不是对文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