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1-23约2.5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名称:正投影与三视图 教材版本:地质版 2010年6月第2版 教师姓名:崔悦 学校: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建构主义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图等内容。 本节内容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属于制订设计方案环节,本环节要求学生能制订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中应包括设计图样和设计说明书等内容。本节内容学生要学习的三视图则是重要的设计图样之一,也是高中学生较容易学会的设计图样。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工程中普遍采用的这种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实习”提高识图能力。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于三视图并不陌生,在初中数学课已经学习过有关知识,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时间有限,学得并不具体,学生能够对应的实物和三视图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对于三视图的形成原理还不了解,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因此应注意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了大量的关于技术与设计的理论学习,动手活动的愿望强烈,对于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充满期待,教师应及时引导将学生的愿望和期待转化为本节课的学习动力。 教学方式: 讨论、分析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图 板书设计 三视图 投影 正投影及其特性 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位置: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引 入 新 课 师:出示:几张物体影子的图片 生:看图思考 师:图中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产生影子,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这些投影在某些方面反映出物体的形状特征,但是不一定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大小。 师:投影按照光线可以进行分类,分为中心投影法与平型投影法。 按照角度将平行投影法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 正投影具备以下特性:显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看图思考 思考 看图 思考 看图 思考 看图 思考 通过学生看图片,很快进入状态,并且引出投影的概念。 通过立体图片对正投影的三个特性加以解释。 三视图的原理 正 投 影 和 视 图 从而引出新课: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图样——三视图 学习视图:将物体向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视图 思考:单一的视图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大小与形状? 因此,我们需要三个面的视图来描述物体的大小与形状。这就是工程上经常使用的语言——三视图。 听讲 三视图形成原理和投影规则 3、学习三视图形成原理和规律(课件、教具演示) (1)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使物体主要表面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H、W面投影,可得到物体的三视图 (2)分析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引导学生在图纸上比较物体长宽高之间的联系 主视图与俯视图都体现形体的长度,且长度在竖直方向上是对正的,称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都体现形体的高度,且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是平齐的,称高平齐 左视图与俯视图都体现形体的宽度,且同一形体的宽度是相等的,称宽相等 总之,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是: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观察 按教师要求在图纸上画线 帮助学生知道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加深学生的认识 动手体会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视图的识图练习 由实物到三视图 练习 带领学生逐步完成三视图的认识 切割补线:在已有的三视图上完成新模型图纸的绘制 切割前的物体和三视图 图纸一 切割后的物体和三视图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补线的三视图,进行点评 对照实物,识读三视图 在图纸上补充画线,完成新模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