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讲故事的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论尼古拉·列斯克夫》的读后笔记
孔博瑜
本雅明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是在论述讲故事的人,但是他对讲故事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却是非常悲观的。他认为讲故事的人正与我们日渐疏远,而讲故事的艺术也行将消失和灭亡,“我们要遇见一个能够地地道道地讲好一个故事的人,机会越来越少。若有人表示愿意听讲故事,十之八九会弄得四座尴尬。”讲故事的艺术的消亡其实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的能力被剥夺了。
交流的经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贬值和挫折,“战略的经验为战术性的战役所取代,经济经验为通货膨胀代替,身体经验沦为机械性的冲突,道德经验被当权者操纵。”上述这一切都意味着讲故事者那种口耳相传的经验正在随着世界图景的变化而行将溃败。
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论尼古拉,列斯克夫。列斯克夫是本雅明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硕果仅存的讲故事的人其中之一。在此本雅明也将讲故事的人分为两种类型,“若用经典原型来描述这两类人,那么前者现形为在农田上安居耕种的农夫,后者则是泛海通商的水手。”当然讲故事的人远不局限于此,“如果说农夫和水手是过去时代讲故事的大师,那么工匠阶级就是讲故事的大学。”
因此本雅明也说讲故事的人大多是无名的,他们更多的是处于生活中的底层,讲故事和这些拥有技艺的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分不开的,所以讲故事就不是纯粹审美性的活动,它也包括着实用性在里面。“一个故事或明或暗地蕴含某些实用的东西。这实用有时可以是一个道德教训,另一情形则是实用性咨询,再一种则以谚语或格言呈现。”其实这一点并不难懂,只要结合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谚语、俗语、歇后语等民间地方语言与官方的成语做一下比较就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别,民间地方流传下来的方言土语无疑和实用生活与生产作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本来心、眼、手这三者在讲故事的艺人那里是互为整体和互相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实践的愈来愈发达,手的功夫在生产中也变得越来越卑微,于是依靠手势、眼神、和心灵三者统一的讲故事的活动也就变得愈发萧条了。
不过有些作家身上也具有讲故事的艺人的自然禀赋。除了佼佼者列斯克夫之外,还包括赫伯、哥特赫夫、西斯菲尔德、哥斯代克等作家。在此,有必要对列斯克夫的创作历程做一简单介绍,列斯科夫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卓越小说家,他的作品对契诃夫、高尔基等人都有过重大的影响。列斯科夫M县的麦克白夫人 穿树皮鞋的爱神 左撇子工程堡的幽灵理发师珍珠项链哨兵悲剧性的作家,悲剧色彩的人物,戏剧性的民间故事,幽默的讽刺小品,列斯科夫的魅力不言而喻。“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所谓“聊”就是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是不收银子的,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他就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