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章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在工业联系的类型中,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均属于物质上的联系,除此以外,还存在着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联系。;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分散工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工业联系,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无论是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利用各地优势条件发展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之间的联系;超链接;(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获取和解读信息]; [解析] 第(1)题,“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高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第(2)题,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附近,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第(3)题,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思路分析(以鲁尔区为例); 2.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工业区由于发展的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进而出现许多问题,出现衰落,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一般从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一般途径有以下四点:
(1)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构多元化。
(2)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
(3)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
(4)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图示比较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例2] (2011·大纲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2)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获取和解读信息];新工业区的类型和特点;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对比; [例3] (2012·海南高考)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3)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