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22《杂说四》复习课件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虚词 及用法举例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全文梳理 金题演练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全文梳理 金题演练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全文梳理 金题演练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全文梳理 金题演练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全文梳理 金题演练 *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虚词 及用法举例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二十二、杂说(四)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慨叹伯乐的罕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词语解释 (1)然后有千里马 然: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 (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4)不以千里称也 称: 这样,如此 屈辱、埋没 并列 称号 2. 句子翻译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 句子朗读节奏 不 以千里称也 / 第二部分 未以千里称的骏马的悲惨境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 词语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3)虽有千里之能 能: 或许 才能,能力 通“饲”,供食,饲养 (4)才美不外见 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欲: 等: (6)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同“现”,显现 想要 犹,尚且 怎么,哪里 等同,一样 2. 句子翻译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 句子朗读节奏 (1)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2)安 求其能千里也 第三部分 对那些阻塞贤路的昏庸之辈的义愤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 /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让它跟普通的马一样都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 求它日行千里呢?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词语解释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道: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3)执策而临之 执: 临: 正确的方法 鞭子,这里作动词,驾驭,驱使 持 资质,本能 面对 2. 句子翻译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3. 句子朗读节奏 策之 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 / / 【全文中心】《杂说(四)》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抒发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寄托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全文理解 【文意理解】 1.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并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3. 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学会推销自己。 2. 课文表面上说马,实际上喻人。谈谈作者为什么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因为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 金题演练 阅读《杂说(四)》,完成1~5题。(12分) 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安求/其能千里也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 C项句子的意思是“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所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