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城区概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宣威市宛水街道
宛水街道成立于2002年9月30日,位于宣威市城南,东与东山为界,南同虹桥街道办事处相连,西和落水镇接壤,北至建设街与西宁、双龙街道办事处隔街相望,总面积51.45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之间,年平均气温12.7°C-14°C,年平均降雨量985.5毫米。辖丰华、龙泉、西河、学苑、宛水、新南、望城、柳林、宣电、新文十个社区和祯祥一个村。辖区人口72181人,常住人口57181人,流动人口15000人,农业人口20589人,人均耕地0.54亩。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
该街道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两大主题,突出基础设施、民营经济、城市化、特色农业四个重点,狠抓社区服务、卫生环境、文化、治安五项建设,与辖区单位居民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家园。
2、宣威市双龙街道
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8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2004年年末总户数12130户,总人口48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9人、非农业人口12987人、流动人口10578人,劳动力145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69人。国土面积41.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80公顷,其中水田241公顷、旱地726.67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00平方米,海拔1978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平均降水量975.2毫米。有林地面积2032.67公顷,其中经济林103.27公顷、防护林1926.67公顷。年内完成工程造林7.53公顷,退耕还林.。
结合城区实际,积极拓展和培育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在已有花香菇、山地白菜、食用菌、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的基础上,2006年又进一步引进扩大獭兔、野鸡、花卉、等适宜特色农产品种植,逐步形成合理化的布局,专业化的种植格局,为全街道农民增收拓展空间,到目前,全街道发展山地白菜种植300亩,食用菌50亩,花香菇25万袋,大棚蔬菜100亩,大棚西瓜350亩,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按照“依托城市发展,服务城市致富”的思路,充分利用地处城区的有利条件,坚持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山地蔬菜为主攻方向,加大对蔬菜产业的生产扶持、培育力度,到目前,全街道种植春夏蔬菜4000亩,发展商品蔬菜基地700亩,将实现产值650万元以上。
西宁街道位于云南宣威市,辖4个社区,7个村委会,87个居(村)民小组,108个自然村。总户数13941户50330人,其中常住人口44130人(男23830人,女20300人,非农人口12136人),流动人口6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国土面积197.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496.33公顷,其中水田372.87公顷,有林地面积1400公顷,干果林面积476.67公顷,水果林70.67公顷,森林覆盖率79.6 %,最高海拔西洋塘梁子2382.7米,最低海拔赤水滚水坝1886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雨量930毫米。
国内生产总值5748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271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862万元,工业总产值32850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368.0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 2261.76元,增长9.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51元/人,辖区固定资产投资1亿多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2万元。辖区内有乡镇企业729个,从业人员6465人,乡镇企业总收入85019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58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1840万元。年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89.13公顷,粮食总产1376.5万千克,年末大牲畜存栏4869头(匹),生猪出栏60823头。
一、街道基本情况
双龙街道位于宣威城东北片区,东接东山镇,南至建设街与宛水街道相邻,西至振兴街北段与西宁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来宾镇接壤,国土面积4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73亩(其中:水田3579亩,旱地10494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2亩;林地面积30490亩,森林覆盖率49.9%。全街道辖7个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54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全街道所有居(村)委会均实现五通(通电、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进行垃圾集中处理的有8个村庄。
二、人口与就业情况
至2007年底,全街道有乡村户数14385户,人口42258人。其中,农业户数627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