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讲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的转折.ppt

发布:2017-06-02约4.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结:城邦制度的背景与城邦社会学的视野 柏拉图-希腊城邦的危机时代,亚里士多德-城邦分崩离析; 用灰色的理论描绘已变成灰色的生活; 希腊哲学家是从城邦的角度来观察宇宙的,他们认为反映在城邦中的就是整个宇宙。 小结:城邦制度的背景与城邦社会学的视野 城邦是规模有限的社会(独立的地方共同体) 城邦是结构复杂的社会(社会阶层,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差异,血缘身份-社会分层) 共同地域-居民共同体 VS 出身-参政-特权共同体(城邦-共同生活,宪法-法律结构-生活方式) 小结:城邦制度的背景与城邦社会学的视野 正是城邦共同体的背景,决定了希腊社会学的视野: 古希腊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包含更多的社会学洞见 城邦的政治生活与社区生活紧密融合-希腊思想家不区分国家和社会-不同于城邦生活的其他生活样式 城邦文化的一体感和认同感-城邦狭隘性,“华夷之分”的自大态度-“天之骄子”-视邻人“野蛮人”,力图使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城邦回光返照-丧失了思考现实的敏感与能力 第三讲 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的转折 ——从外界到内心,从城邦到世界 第三讲 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的转折 ——从外界到内心,从城邦到世界 背景: 希腊化时期(BC 4世纪末—AD 1世纪)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36年登上王位,希腊臣服。公元前330年征服整个波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朝。公元前323年去世后,亚历山大王朝分裂,但希腊文化得以扩张,并与不同的文明混合。形成了不同于古典希腊文化的新文化,史称希腊化时期。 罗马时代( 1世纪—4世纪) 公元前1世纪,罗马崛起,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成立了一个跨越亚、非、欧的强大的军事帝国,开始了罗马时代,希腊化时期结束。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希腊化时期(BC 4世纪末—AD 1世纪) 世界的导师: 亚历山大帝国使希腊文明遍及世界,希腊民族实现了自己的文明任务,希腊人变成了世界的导师;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希腊科学中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纯理论兴趣和实践兴趣在希腊化时代开始分道扬镳,实践兴趣更显重要; 伦理学转向: 政治生活丧失了城邦时代的力量和光荣,哲学转向为人生安顿和避难提供个人道德学说,由古典希腊精神向晚期希腊的伦理学转折。 希腊化时期(BC 4世纪末—AD 1世纪) 希腊生活的理想世界分崩离析,民族的宗教淹没在日常生活的习俗中,被剥夺了独立性的和破碎的政治生活不再唤起忠诚与虔敬,孤立无助的心理随处弥漫,产生对人生哲学和个人生活智慧的强烈渴求,处世哲学成为哲学的基本的和核心的探求,并试图对抗东方的宗教,成为乱世中人的安身立命的心智替代品。 罗马时代( 1世纪—4世纪) 罗马人具有分离重要事物并使其具有实用性的能力,由此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法学;罗马人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其坚强的责任感,它常使他显得毫无激情,但他却能为某种理想而献身。他从不争论何为诚实,何为正义;他的观念是传统而天生的,并且由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执著支撑着;罗马人还有一种设想法人人格的惊人能力,他们对潜藏在这种人格背后的精神内容极为敏感。 罗马时代( 1世纪—4世纪) 恺撒和儒略历 恺撒修改了历法, 这部儒略历今天我们还在使用; 公民权授予高卢人和西班牙人; 此举消除了意大利人与行省各族人之间的区别 恺撒与西方文明 最重要的贡献是恺撒经营西方的成就。庞培和亚历山大都到东方去赢取声誉和财富的,恺撒是第一个认识到西北欧潜在重要性的领导人。他把高卢并入罗马世界,既为罗马带来财富,又把城市生活和文化引入到当时蛮荒的西方。西欧文明后来就是在恺撒征服的这些地区固定下来的。 罗马时代( 1世纪—4世纪) 罗马除了军事组织、法律和社会团结力方面以外,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希腊的接受,史称罗马的希腊化; 希腊伟大时代的文化成就之所以没有失传,这主要归功于亚历山大和罗马征服者造成的太平局面以及征服者对希腊文化的喜爱。 Colosseum 第三讲 古希腊罗马社会思想的转折 ——从外界到内心,从城邦到世界 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主要体现于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 一、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思想 伊壁鸠鲁(Epikouros,公元前341-270)出生于萨摩斯岛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父亲是一个贫穷的雅典殖民者。 他一生正逢希腊城邦制衰落解体、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兴起的年代。因此,他考虑的多是这个时代人们自身生活、人生目的何在等问题。 由于他的身份、个人身体状况(终身被疾病困扰)和时代的影响,他提出人与人交往关系的社会观、以自我个体性为主的自由观和承认个体差异性为前提的平等观等社会思想。 在政治态度方面,他是希腊民主派的思想代表,主张推翻马其顿统治。 伊壁鸠鲁的代表作有《论自然》等残篇和3封书信。 一、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