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最新版1-5课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课时 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介绍有关电脑病毒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通过几幅漫画,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脑病毒危害电脑系统安全,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列举常见的电脑病毒、电脑病毒的危害、电脑病毒发作时出现的“症状”、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的种类繁多、破坏性强,不良网络信息无处不在。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因特网应用知识,认识电脑病毒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为后续学习电脑系统安全与防范知识作铺垫,让学生以此为起点,开始构建自己电脑系统安全的知识体系,正确认识网络不良信息,维护电脑系统安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和认识网络不良信息,明白因特网在方便我们获取信息的同时,各种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也会入侵我们,影响我们的生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有关电脑病毒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体系。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以概念解释为主,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平铺直叙的讲解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学习和使用电脑的经验,对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从电视或报纸等媒体上接触到一些,但是感受不深,可以多列举一些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脑病毒这一概念涉及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其特征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些难度。教学时可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病毒漫画,创设情境导人课题,让学生对电脑病毒的概念及特征有一个初步印象,但不要求深入理解。网络不良信息可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不良网络信息带来的危害,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利用教材中的实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电脑病毒和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看到电脑病毒发作对电脑系统的干扰与破坏的严重性,认识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理解正确、安全使用电脑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维护电脑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脑病毒。
2.知道电脑病毒的危害,感受电脑病毒发作对电脑系统的干扰与破坏。
3.认识网络不良信息带来的危害。
4.培养学生维护电脑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的电脑病毒及危害,认识网络不良信息。
教学难点:认识什么是电脑病毒,正确识别各种网络信息。
教学方法
讲解法:什么是电脑病毒,常见的电脑病毒及其危害
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正确认识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带来的危害。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电脑病毒的危害。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有序完成教材中的活动,认识电脑病毒与识别网络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广播控制系统,IE浏览器,windows?XP操作系统。
2.教学资源。
相关的电脑病毒图片,网络不良信息素材。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5分钟) 1.展示教材第1~2页的图1-1和图1-2.
2.提问。
(出示问题)
(1)从图中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2)说说漫画中人物的表情?
(3)通过阅读你知道什么是电脑病毒和网络不良信息吗?
3.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对学生回答表述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并能完整地表达信息。
4.小结:电脑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组能够自我复制以达到破坏电脑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电脑正常运行为目的的程序代码。网络不良信息是通过互联网散布的不符合法律规定、有违社会公共秩序与道德、对社会产生有害影响的信息。
(注意:编制电脑病毒程序和发布网络不良信息进行网络欺骗活动都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5.出示课题:电脑病毒的危害与网络信息安全。
读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小结。
明确学习任务。
先通过漫画让学生直接的感知电脑病毒的危害,初步认识网络不良信息,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小结,从而导入本课主题,让学生自然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常见的电
脑病毒
(6分钟)
1.讲解:电脑病毒种类繁多,不同的病毒具有不一样的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2页到第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教材介绍了哪些电脑病毒?请用笔画出来。
(宏病毒、CIH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
(2)找出电脑病毒的主要特点,(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激发性、破坏性)
(3)打开百度,以“电脑病毒”为关键词,上网搜索有关电脑病毒的资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