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烯效唑浓度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同的烯效唑浓度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
指导老师:刘帆 赵山行 植物保护摘要 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材料,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处理后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增加了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小麦植株的抗逆性;烯效唑浸种处理还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增加植株的根冠比。
关键词 烯效唑;小麦幼苗;生长发育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1.1材料:
小麦品种为“川育20”(来自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农场)、烯效唑S3307
1.2处理种子与栽植:
1.2.1种子处理:
选种: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小麦种子数粒;
消毒:用0.1%氯化汞浸种处理10min,用清水冲洗4~5次,用吸水纸将种子吸干(防止影响试剂浓度);
浸种:用0、10、20、40mg/L四种浓度S3307将种子浸泡24h;
催芽:在25~28℃环境下催芽3d
1.2.2幼苗培养与管理:
栽苗:2人为一小组,4人一大组,每一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浓度S3307处理的发芽种子80粒,栽入以琼脂为基质的烧杯中(40粒/杯,每小组栽种2杯);
加水:向栽入发芽种子的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管理:以每大组为单位,将其放于3-424生长室培养(用记号笔标注好姓名、学号、浓度等信息)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种子成苗率:成苗数/栽植种子数*100%
1.3.2幼苗形态指标:每小组S3307处理浓度各取10苗,用直尺测定其株高、根长(取每粒种子最长根)、根数(茎基部根的数量)、根芽比(R/P)、根冠比(R/T),收集四个小组的数据绘制成表格。
根芽比=根长度/芽长度(注:取10株苗所测平均数)
根冠比=根重量/芽重量(注:取10株苗鲜重,去胚乳)
1.3.3标准曲线的制作:取1ml1mg/ml的TTC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约30ml及一半药匙的保险粉,剧烈震荡,使TTC还原为红色的TPF并溶于乙酸乙酯,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此时,TPF浓度为20μg/ml)。取8个10ml容量瓶,编号,依次向各管加入0、1、2、3、4、5、6、7mlTPF溶液,加入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以空白(浓度为0)作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485nm下的吸光度,记录数据,用excel绘制成标准曲线(记录其公式及R平方值)
1.3.4根系活力测定:选取10株幼苗,剪下其根尖(约1cm),根尖总数达50根,吸干表面水分后,迅速投入盛有反应混合液(磷酸缓冲液2ml+0.4%TTC2ml)的小瓶中,使根充分浸没在溶液中,之后放入37℃培养箱中放置1h,1h后,将根尖从小瓶中取出,置吸水纸上吸干水分,加5ml乙酸乙酯一起放入研钵中研磨,提取红色上清液移入试管中,并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涤残渣2次,最后加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485nm下的吸光度(乙酸乙酯为参比液),查绘制出的标准曲线,得到浓度值(C),将C代入:
根系活力(μgTPF/株/h)=C*V*100/W*t
(V为提取液体积,W为所用根的数量,t为反应时间)
由此公式可计算出根系活力值
1.3.5幼苗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各小组分别取S3307处理幼苗倒2叶5片,按长4cm,宽0.3cm切取叶片中间部位,将切取的5片叶切碎,与5~8ml80%乙醇、少许石英砂、碳酸钙一起加入研钵中,充分研磨,过滤到25ml容量瓶中,定容。以80%乙醇为参比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663nm、645nm下的吸光度,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值:
叶绿素a含量(mg/g)=(12.7OD663-2.69OD645)*V/W*1000
叶绿素b含量(mg/g)=(22.9OD645-4.68OD663)
叶绿素总含量(mg/g)=(20.2OD645+8.02OD663)
V:叶绿素提取液总体积(ml)
W:每片叶面积4*0.3cm2
1.3.6幼苗MDA含量的测定:各小组分别取S3307处理幼苗倒2叶,将叶片剪碎混匀后称取0.5g,放入研钵中,加入10%TCA2ml磨成匀浆后,再加入8ml10%TCA,混匀后倒入10ml离心管中,离心(转速4000)10min后取上清液,取两只洁净试管,样品取上清液3ml加0.5%TBA3ml,空白组10%TCA3ml加0.5%TBA3ml,两组同时加热煮沸10min,冷却后以空白组为参比,在分光光度计上测450nm、6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