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powerpoint presentation.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 科技支撑 内容提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新经济模式的战略 选择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差距和挑战 三.水利水电发展形势与任务对水利水电 科技的要求 四.我院的发展思路及当前的主要工作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新经济模式的战略选择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的内涵1、惠及全民福祉2、保障基本人权3、创造机会平等4、男女平等参与5、弱势群体救助6、文明共建共享形成尊重人、培育人、提高人的社会氛围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发展的内涵1、“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 统的全面思考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的全面建设3、“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结 构的全面管理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协调”发展的内涵1、“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 有机协调2、“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的 有机协调3、“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 有机协调4、“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有机协调5、“个体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 有机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由 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2、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 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3、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 他区域或全球发展为代价 1972年, 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自然界的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 同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实现途径。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是人类共同的行动纲领。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确定“发展”仍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以及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优先领域。 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次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资源能源消耗速率3、生态环境退化速率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六大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可持续供给与理性消费平衡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的平衡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必须通过三条“倒U型”曲线1、发展动力的倒U型曲线2、发展质量的倒U型曲线3、发展公平的倒U型曲线 (二)、科学发展观催生新型国民核算体系绿色GDP GDP被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自1985年起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成为国家统计的核心指标。GDP在衡量国民财富上有巨大的功绩,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从社会角度看,GDP将质量好的 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 国民财富之中从环境角度看,它认为资源和生 态环境是自由财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