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原理及拖动(彭鸿才版)ppt.ppt

发布:2017-01-24约7.61万字共3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学习方法:要注意它既有基础理论的学习,又有结合工程实际综合应用的性质。要逐渐地培养学员的工程观点,掌握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 目 录 第一章 直流电机原理 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四章 变压器 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 第六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七章 同步电动机 第八章 控制电机 第九章 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第一章 直流电机原理 1.1 直流电机的用途、结构及工作原理 2.转动部分 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2 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 wf —— 一个主磁极上激磁绕组的匝数; If —— 激磁绕组中的激磁电流; Rm —— 该段的磁组; Ф—— 磁通量 气隙磁密的概念: 是指穿过气隙进入电枢表面或由电枢表面出来的磁通。 因而气隙磁密实际上是指电枢表面的磁通密度。 气隙磁密=主磁极作用产生部分+电枢磁势作用部分 主磁极磁势单独作用(电枢电流为零时): 气隙在极掌下大致 是均匀的。但在极 尖以外时,主磁通所 经气隙加大,磁密减 小,并在两主磁极中 间的几何中线上下降 为零。 一、概述 电机的电枢绕组是电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电机必须通过电枢绕组与气隙磁场相互作用才能实现 能量转换。 绕组类型:(1)单迭绕组;(2)复迭绕组;(3)单 波绕组;(4)复波绕组;(5)混合绕组。 其中,单迭和单波绕组是最基本的直流电枢绕组,是了解其他绕组的基础。 二、单迭绕组 1 有关技术名词 (1)极轴线:它是将主磁极平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直线。 (2)极距:它是相邻两主磁极极轴线之间的距离,在相邻主磁极之间,与上述距离大小相等的距离,也叫极距。 (3)几何中线:是在相邻两 极轴线之间并且与这两极轴线等距离的直线,两相邻主磁极以几何中线为轴作位置上的对称分布。以n—n表示。 2.单迭绕组元件 单迭绕组由迭绕组元件按一定规律排列联接而成.绕组元件实际上是一个线圈,可以是多匝,也可以的单匝的. 绕组元件结构原理: a1b1及a2b2部分称为元件边, 用后端匝a1ma2及前端匝b1nb2 将元件边联结起来,使两元件 边中电势在元件中迭加. 端线c1d1及c2d2 称为引线,d1为 元件的首端,d2为末端.元件 的首端和末端分别焊接在 不同的换向上. a1b1称为第一元件边,右边a2b2称为第二元件边. ⌒ 4.绕组电路分析: 元件2、3、4电势方向相同组成一个支路,元件6、7、8电势方向相同组成一个支路,但方向与2、3、4组成支路电势相反。 元件10、11、12与2、3、4支路电势方向相同故将电刷A1、A2接在一起;14、15、16与6、7、8支路电势方向相同故将B1、B2接在一起,引出正、负两个电极。 并联支路图: 每个主磁 极下的元件 串联成一条 支路,共有四 条并联支路 a=b=p ,输出电 流Ia=2aia ,a为并联 支路数、ia为去路 电流;p为主磁极 对数;b为电刷对数。 电枢反应:电枢磁动势对主磁极所建立的气隙磁场的影响。 电枢磁动势不仅与电枢电流大小有关,它还受 电刷位置的影响。 一、电枢磁动势与电枢磁场 二极直流电机电刷在几何中性线上时的电枢磁场分布图。 几点说明: 1.因电刷接触的换向片与几何中 性线处的导体相连,故把电刷画在几 何中性线处的导体上. 2.绕组只画一层,都在电枢表面上. 3.电流方向以电刷为分界线. 4.电枢磁场以电刷为极轴线,电刷 处磁势最强,主磁极的极轴线处 电枢磁势为零.电枢磁势与主磁极 磁势正交,称交轴电枢磁势 . 把电枢圆周从电刷处切开展成 直线并以主磁极轴线与电枢表面 的交点为空间坐标的起点,这点的 电枢磁动势为零. 电枢磁动势沿空间的分布: 电枢线负荷--- 电枢圆周表面单位 长度上的安培导体数. A= 应用全电流定律,有ΣHl=2Ax 认为总磁势全部降在两段气隙上 2Fax=2Ax 即 Fax=Ax 磁密 Bax=μ0Hax=μ0Fax /δ 二、电刷位于几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