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技术标准讲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
目 录
一、总则 1
二.荷载 1
1、楼面恒载 1
2、楼面活荷载 1
3、建筑墙体荷载 2
4、风荷载 2
三.地基与基础 2
1、基础选型及技术要求 2
四.主体结构 3
1、地上部分 3
1.1结构布置 3
1.2剪力墙、边缘构件、连梁 4
1.3楼板 9
1.4楼梯 11
1.5雨蓬、阳台、挑檐 11
2、地下室部分 12
五.结构计算 12
1、结构设计计算书内容的要求 12
2、结构计算若干原则 13
3、 结构整体分析结果的指标控制 14
六.结构材料 15
1、混凝土: 15
2、钢筋选用和代换 15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住宅产品线中的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项目。
2、本标准是在国家相应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对住宅产品的要求及以往住宅设计经验对结构设计中的技术要求和常用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后编制而成。
二.荷载
楼面恒载
1.1 楼面:板自重(25×板厚)+ 1.0(50mm细石混凝土垫层)
屋面:板自重(25× )+3.33
1.2 装修荷载的取值可以根据《建筑装修标准》相关文件中的楼面建筑装修做法确定。
1.3 楼面恒载计算时要注意降板房间的荷载增加。(按轻集料混凝土考虑)
2、楼面活荷载
2.1 住宅的楼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3、建筑墙体荷载
3.1 结构洞处的填充墙、室内隔墙等非结构承重的墙体材料,在单项工程设计之前结构专业必须提请建筑专业向甲方落实墙体材料。若有明确文字确认时,按实际材料计算。若无法确定则按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考虑。
3.2 荷载计算时考虑灰缝、灌孔等因素影响,所有墙体均考虑每面20厚砂浆双面粉刷荷载。累计取值不应大于10kN/m3 ,贴普通面不用特别增加,若贴石材等较重材料时按实际情况增加。
3.3 整体计算时混凝土构件自重统一取27.0KN/m3。
3.4 有飘窗台部分外墙按实墙段计算,不折减;无飘窗台的开窗段按实墙段的0.8系数折减;
4、风荷载
风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三.地基与基础
1、基础选型及技术要求
1.1基础选型的优先排序是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2地质条件差、软弱土层厚或坚硬持力层埋深大且结构上部荷载较大时应采用桩基础
1.3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地方规范要求。并不能小于冻土深度。
1.4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宜做地下室。
.5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按工程的埋置深度来确定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如下表
1.6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置深度确定:10m P6,10~20m P8,20~30m P10,30~40mP12.
1.7基础底板配筋应采用附加短筋加通长筋的形式,采用按最大配筋全部拉通的形式,以节约钢筋用量。
1.8附属建筑基础设计问题:例如与主体相接的连廊,门厅,室外楼梯等建筑物尽量与主体结构做成一体,采用主体结构向外悬挑的方式或从基础就做成整体。尽量避免坐落在回填土上。如必须坐落在回填土上,则应对回填土的施工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
四.主体结构
1、地上部分
1.1结构布置
1.1.1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3.3要求。结构平面布置应尽量简单、规则、对称,尽量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少扭转。
1.1.2体形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可在适当部位设置抗震缝。一般情况下宜采取调整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设缝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宽度。
1.1.3剪力墙布置宜尽量对称,贯通全高。在高度较大的建筑中,剪力墙宜布置成井筒式,以加大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和抗扭刚度。
1.2剪力墙、边缘构件、连梁
1.2.1剪力墙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在满足轴压比的前题下,若非计算要求,只需满足规范最小要求即可。按下表确定:
高层剪力墙的厚度取值表
部位 墙形式 最小厚度(取较大值) 一、二级 三、四级 底部加强部位 有端柱或翼墙 H’/16,200mm H’/20,160mm 无端柱或翼墙 H/12,200mm H/16,180mm 其它部位 有端柱或翼墙 H’/20,160mm H’/25,160mm 无端柱或翼墙 H/15,180mm H’/20,160mm 注:H’——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中的较小值。
H——层高。
a. 当墙厚不能满足上表要求时可通过验算墙体稳定确定墙厚。
b. 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或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