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

发布:2017-06-04约3.63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 可能导致冲突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生存空间的改变,另一种是生存资源的改变。 空气污染、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土地荒漠化等,基本上属于生存空间的改变,而水、石油、渔业等资源状况的改变则属于生存资源的改变。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 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最重视的就是对生存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争夺。 改变生态环境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但非敌意的行为,另一种是故意而带敌意的行为。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 生态战争是指带有敌意地蓄意破坏别国环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敌对国家的生态环境,给敌对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 核冬天——全面核战争可能导致地表温度降至零下摄氏40度。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惟一的选择。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1.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责任 保护生态环境应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解决环境问题,既要追究历史原因也要考虑现实条件。 解决环境问题应致力于提高发展能力。 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规范人类对待环境的行为并对环境利益进行再分配。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同时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1)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问题,环境外交日益兴起,成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 1989年日本首次提出环境外交。 目前,双边环境外交以及多边环境磋商交流不断增强,在各国首脑的互访中环境问题的磋商常常成为重要议题。 2.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努力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2)绿党异军突起,绿色和平组织的活动推动全球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美国、德国、瑞典、日本、意大利等国还相继建立了绿党。 1971年,以“拯救地球”为己任的绿色和平组织宣告成立,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民间环保组织。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绿色和平组织的循环创意广告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3)联合国在推进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72年8月,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 197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 1992年6月,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3)联合国在推进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5年,柏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会议(COP1) 1997年12月, COP3(京都会议):《京都议定书》 2007年12月,COP13(巴厘会议):《巴厘路线图》 2009年12月, COP15(哥本哈根会议) 2014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召开 2015年11月底,COP21(巴黎会议)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涉及全人类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共同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从所负责任来看,由于各国历史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实力等的不同,承担的治理责任也应有所差别。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中国的践行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努力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条正式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坚定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国际责任,同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中国的践行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章 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 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界“报复”人类的表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 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人类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 2.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