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1459302595687课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2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判断(A对,B错)
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
答案:B A
单选
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 )
A执行机构 B动力源 C固定其它部件 D主操作功能
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 B自动信息处理
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 D以机械联结为主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
A电子装置 B控制装置 C驱动装置 D机械装置
答案:C B A
问答题
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
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
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
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
4)节约材料
5)节能降耗
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
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
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
机械电气化
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
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
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
机电一体化
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
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
5、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表现哪些方面?
传统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范畴机械电气化产品
传统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
现代机械产品生产大批量中小机械部分复杂的机械系统简化运动循环不可调的运动循环 可编程运动速度控制常速驱动变速控制同步性机械同步电子同步结构重量笨重结构轻巧精度控制机械公差定精度反馈实现操作控制人工控制自动可编程6、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检测传感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干扰
自动控制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
伺服传动技术:动力和运动控制实现 包括电,液,气的伺服传动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 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 表现为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改善性能,提高可靠性
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口技术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判断(A对,B错)
1、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设计 ,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
2、机电产品的功能可以划分原理、结构、行为。
3.逻辑功能元包括:与、或、非、加、减、乘、除。
4.现代设计方法强调产品全寿命周期最优化。
5.机电一体化设计以强度和低压控制为中心,强调功能设计。
6. 如果在所设计的产品中具备等效性环节或互补性环节,那么该产品的设计只需采用常规设计方法。
7.系统可靠性是各组成环节可靠性的逻辑或。
8.可靠性原理是指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9、机电结合(融合法)是指制成的功能模块象积木一样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10、优化设计是工程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规划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
11、优化设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及程序及方案评价决策。
12、优化设计算法把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的方法。
1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产品规划要求进行需求分析、需求设计、可行性分析。
14、液压源、气压源同液动、气动系统一样,存在着提高可靠性、标准化和增加质量的问题。
1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产品规划、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设计实施和设计定型阶段。
16、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功能模块是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具有标准化、通用化或系列化的技术物理效应。
1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概念设计的结果是产生实际产品方案。
18、系统的任何输入、输出都可用物料、能量、信号来概括。
19、机电一体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将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