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五市环境设计专业考察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调研报告
课 程 名 称 专业考察
班级与班级代码 132517081
专 业 展示空间设计
指 导 教 师 敖景辉
学 号 名 单 段启发
提 交 日 期 2016.10.10
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 制
姓名 段启发 调研报告成绩
评语:
通过此次华东地区艺术考察,感受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艺术文化。从实际考察中学到很多难得的知识财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设计知识,望财大骄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实习考察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艺术品味。
摘要:本文大体从“意”、“源”、“衍”三方面研究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通过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空间序列、造景手法等,并寻求传统园林与新中式建筑、景观的内在联系,探讨古典园林在新中式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延续。
关键词:新中式 景观 古典园林 拙政园 苏州博物馆 姑苏会 传承
引言:开学初,学校老师组织了我们大四的学生于9月12日至9月23日到华东五市对无锡、杭州、苏州、上海和南京进行建筑调研实习。对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进行建筑设计方面的考察,其中,对江南园林文化的游走认识尤为深刻,并被新中式建筑与景观设计深深吸引,回校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了新中式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对中国古典园林“意”、“源”、“衍”三方面的传承。
一、基本概况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栽体,是世界园林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古典园林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她得山水之性情,饱自然之意趣,是世界山水园林的典范。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性,当中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二)新中式建筑与景观
新中式建筑与景观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二、“意”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小移至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展现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意境,?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我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新中式景观的文化表达
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现代手法表达,对中国园林内敛、含蓄园林气质的追求与强化。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的心理,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勾起中国人内心的回忆,传达中国人对景观空间的种种感觉,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
三、“源”新中式景观源于古典园林
(一)平面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主从分明、重点突出是达到统一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国园林又是走再现自然的路子,而自然本身并不处处都明显地呈现出孰主孰从的差异,因而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这一构图原则在中国园林中通常都是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表现的。
以拙政园为例,其属大型私家园林,中部为全园重点景区。在这一部分中,又以倚玉轩及其以西的水景为最佳,堪称为重点中的重点。
苏州博物馆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苏州博物馆
(二)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它不仅可从某些点上看起来具有良好的静观效果——景,而且从行进的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