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_厌讼_幻象之下的_健讼_实相_重思明清中国的诉讼与社会_尤陈俊.pdf

发布:2017-10-03约8.3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外法学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Vol. 24 ,No. 4 (2012)pp. 815 - 834 “ ” “ ” ? 厌讼 幻象之下的 健讼 实相 重思明清中国的诉讼与社会 尤陈俊* , 摘 要 利用多种类型的不同史料所作的综合分析显示 明清以来的很多区域均不同程 度地呈现出词讼数量激增而非民众普遍“ ” 。 , 厌讼 的社会景象 而在诸种史料之中 那些关于地 , , 方衙门所收词状数量的记载 既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诉讼实况有所帮助 也容易产生一些误 。 , , , 导性的影响 其关键在于 衙门所收词状的总数 并不能被直接等同于讼案的实数 因为这些 , 。 , 词状之中 有大量是属于针对某一相同案件的催呈或投词 重思明清时期的诉讼文化 不仅需 , “ ”、“ 要对明清衙门所实际面临的词讼压力谨慎估量 还应该对明清官方所常用的 细故 鼠雀细 ” , 。 “ ” 事 等称谓的微妙意涵 以及健讼之风的区域性差异加以关注 片面坚持 厌讼 旧论固然会 , “ ” 使我们错失对问题的全面认识 但如果对一些相关史料不加仔细辨析便转而径自强调 健讼 , 。 新说 也容易堕入矫枉过正的陷阱 关键词 厌讼 健讼 词状 积案 诉讼社会 、 一 引 言 1985 , 在其于日本法哲学会 年度年会所做的学术演讲伊始 滋贺秀三首先便道明了他缘何 * 。 “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本研究系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明清健讼社会的法文化研究 ( :11CFX009) 。 、 、 、 、 批号 阶段性成果之一 感谢夫马进教授 熊远报教授 张群博士 王志强教授 王沛副教授的资 料帮助和黄宗智教授、 、 、 、 。 , 邱澎生副研究员 阿风研究员 侯猛副教授 陈柏峰副教授的修改建议 当然 一如既 往, 。 文责自负 ·815 · 2012 4 中外法学 年第 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