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口咽通气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是否足够,以保证储氧袋充满氧气 5.无氧源情况下,请将储氧阀、储氧 袋卸下,以免影响简易呼吸器压缩次数 6.如病人使用气管插管,请将面罩卸下 直接与气管插管连接使用 7.不能在有毒的场合使用 清洁与消毒 1.将简易呼吸器各配件依顺序拆开,放 入消毒液中浸泡。 2.取出后使用灭菌蒸馏水冲洗所有配件 ,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3.面罩,储气管、储气袋只需用95%酒 精擦拭消毒即可,禁用消毒剂浸泡, 因易损坏。 5.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并检查是 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 6.做好测试工作,备用。 4.特殊感染患者,可使用环氧乙烷熏蒸 消毒。 5.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并检查是 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 6.做好测试工作,备用。 机械通气 定义:机械通气是借助通气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并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能,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机械通气给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予以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为基础疾病治疗、呼吸功能改善和康复提供条件,是危重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 4种基本类型:控制、辅助、支持、自主。但没有一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通气模式都有优缺点。随着电子技术在现代通气机上的应用,已经能让通气机更好地将4种基本通气模式相互整合,以用于不同病情的患者,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让患者去配合通气机。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的而选用相应的通气模式,成功应用某种通气模式就是要维持适当的氧合和肺泡通气,而对心肺功能和体循环的灌注无明显影响,防止通气治疗的并发症。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 禁忌症: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者; 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者; 张力性气胸患者以及心肌梗死继发呼吸衰竭者。 机械通气使用中的护理 呼吸机的连接: 连接好呼吸机管路,检查管路是否漏气,通气模式是否正常,各参数是否准确可靠,报警系统是否完好。如一切正常,向湿化罐内注入无菌蒸馏水,使液面至上下标记线之间,并调节湿化器的温度在32~34℃。 根据血气监测指标调整机械通气参数 气道管理 一.环境管理 最好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病室内。若无条件,将病人安置在单 人房间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房间地面2次,关闭病房门,使之与病区环 境隔开,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一次1小时,定时开窗通风与外界交换,保持病室温度为18~20℃,湿度为50~60%。 二.人员管理 限制探视和陪属。减少病室内流动人员,入室者戴帽子、口罩;急性感染者禁止入内;医护人员做各项操作前要认真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 三、气管插管的管理 1.气管插管后应急时拍胸片,确认导管在隆突上1~2cm. 2.记录外漏长度。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至插管外口约5~6厘米,经鼻插管者从外鼻孔测量至插管外口,一般外漏长约3~4厘米。经口插管过长时,要剪掉部分外漏的插管,以减少死腔量。 3.固定好插管位置。固定套管的固定带松紧适度,以能伸进小指为适度。外漏长度应交班。 四、吸痰 吸痰前要进行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部位。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潮气量及压力支持参数。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方。可以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区气道移动。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吸痰注意事项 1.吸痰前后应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至100%数分钟,以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低氧血症。 2.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对吸痰管和气道的污染,会给患者带来肺部感染。因此,在吸痰前先洗手,吸痰时必须做到无菌操作。要做好充分的用物准备。呼吸机管路接头应放在无菌纸巾上,带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得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用于一次吸痰。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分别注明“口鼻腔”“气管内”的字样,不能交叉使用。要注明使用日期,要每日更换。 3.吸痰时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管滴落量。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 I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滴药过量,要适当减少滴落量和次数。 II度(中度粘痰),痰液外观较I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容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