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主题党日”党课学习发言材料:艰苦斗争中的指路人.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支部主题党日”党课学习发言材料:艰苦斗争中的指路人 我们用100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崇尚过各种思想、主义,但最后在中国取得胜利的是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选择。 我们有过多次尝试,但是屡屡失败。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维新,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当时社会主义是边缘性的思想,没有人信服它,梁启超认为搞不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孙中山也认为搞不成。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不存在成功的建立共产主义或者苏维埃政府的条件,连共产国际的代表都同意这个看法。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只是当时中国社会300多个政治团体又多了一个党派而已。当时的中国,每天成立的政治组织和每天解散的政治组织一样多,谁都不知道这个新成立的党能持续多长时间。 中国共产党绝不是命运的幸运儿。这些当年参加建党的人,有谁知道这个党28年后会夺取全国政权呀?所以党刚一成立,走的走散的散。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这个党的发展是何其艰难。 艰苦斗争中的指路人 第一,居功至伟的毛泽东。毛泽东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问题。当人们按照革命的一般理论在推断革命发生不发生、成功不成功的时候,毛泽东却在寻找革命的特殊规律。毛泽东认为,一个国家在白色政权包围之内,可以有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最直接的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拥护,而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毛泽东同志把中国社会看透了。后来的鄂豫皖苏区、湘鄂赣苏区、川黔苏区、湘鄂西苏区,都是在各个白色政权接合处。红军长征时,我们又充分利用了蒋介石与广东军阀陈炯明、广西军阀白崇禧、湖南军阀何键、贵州军阀王家烈、四川军阀刘湘、云南军阀龙云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为什么在中国可以搞工农武装夺取政权,而在德国搞不成?为什么在中国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而在日本根本没这可能?关键就是中国的白色政权四分五裂。所以毛泽东后来讲,我们只需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持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存在和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病体,毛泽东把住了这个病体的脉象。如果说我们以前是有病乱投医的话,毛泽东则开出了一个管用的方子。这个方子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如果不把中国社会认识透,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经常讲,毛泽东从来不是共产国际指定的接班人,也不是党的上一届领导人指定的接班人。毛泽东曾经讲,真正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的大风大浪中成长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同志不是神,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他不犯错误,而是他的思维极富历史自觉。什么是历史自觉呢?第一,对社会运行规律有深刻理解。第二,对历史发展前景的主动营造。毛泽东一辈子不甘心被命运左右,一辈子都在主动营造,这是他身上最珍贵的东西。 第二,德高望重的朱德。朱德同志原来在滇军当兵,已经当上主将了,却一门心思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就是历史自觉在推动他,让他一定要干一点大事。 他到上海找陈独秀,陈独秀把朱德当军阀,婉拒了他。朱德在国内入不了党,就从上海跑到巴黎,想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了法国,才知道巴黎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去了德国。于是又追到德国。朱德同志为了入党,从上海跑到巴黎,又从巴黎跑到德国,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德回国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起义时,朱德地位很低,所带兵力只有一个营,大约500人,而且年龄偏大。起义部队南下,这500人几乎跑光了,朱德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后来陈毅讲,朱老总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一个老同志罢了。在整个南昌起义过程中,朱老总就扮演一个打杂的角色,不是开路,就是殿后。五六天后,朱德带领部队完成阻击任务,把部队收拢了,准备南下与主力会合。可是,这时南下的主力军全军覆没了,领导人也分散了,周恩来、聂荣臻去了香港,贺龙回湖南,刘伯承去了上海,叶挺去了南洋。一瞬间,整个南昌起义部队只剩三河坝留守的那XX多人。当时大家说散了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朱德。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朱德说他有办法,于是大家就勉强跟着他了。 八一南昌起义时,士兵们都穿着短衣短裤,跟着朱德走到10月底,依然是短衣短裤,而且还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于是队伍越走人越少,走到江西安远时,只剩800人了,队伍面临一哄而散之势。朱德没有动摇,他在整编大会上坚定地说,大革命虽然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就跟我走。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1917年他们就成功了。我们今天就是俄国的1905年,我们一定会迎来我们的1917年。 后来据留下来的同志回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