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高压电工证模拟题库(15套)题稿.doc

发布:2017-03-25约7.15万字共1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年国家\广东\佛山高压电工证模拟题 模拟试题一 1、据统计数据显示,触电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在专业电工中,低压触电高于高压触电,农村触电事故高于城镇。 2、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零等,都是为了防止间接触电最基本的安全措施。 3、气体继电器是针对变压器内部故障安装的保护装置。 4、直流回路编号从正电源出发,以偶数序号开始偏号。 5、甲乙两设备采用相对编号法,是指在甲设备的接线端子上标出乙设备接线端子编号,乙设备的接线端子上标出甲设备的接线端子编号。 6、无论备用电源是否有电压,只要工作电源断路器跳闸,备用电源断路器均自动投入。 7、端子排垂直布置时,排列顺序由上而下,水平布置时,排列顺序由左而右。 8、电力变压器中的变压器油主要起绝缘和冷却作用。 9、变电所开关控制、继保、检测与信号装置所使用的电源属于操作电源。 10、蓄电池是用以储蓄电能的,能把化学能储存起来,使用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11、石墨、碳等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 1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是:发射极电流等于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之和。 13、所有类型二极管在电气图纸中的符号是一样。 14、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15、跨步触电是人体遭受电击中的一种,其规律是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危险性也就越大。 16、当梯子的高度大于6m时,要上、中、下三端绑扎 17、绝缘鞋可作为防护跨步电压的基本安全用具。 18、我国采用的颜色标志的含义基本上与国际安全色标准相同 19、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敷设高压电力电缆,其次敷设低压动力电缆,最后再敷设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 20、电力电缆由上至下依次为高压动力电缆、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 21、使导线的稳定温度达到电缆最高允许温度时的载流量,称为允许载流量。 22、操作隔离开关时应准确迅速,一次分(或合)闸到底,中间不得停留。 23、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线路工作时,工作人员与最上层高压带电导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7m。 24、电缆头的制造工艺要求高是其缺点之一。 25、绞线(LJ)常用于35kV以下的配电线路,且常作分支线使用。 26、摇表多采用手摇交流发电机作为电源。 27、钳表是用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制造的,所以只能用来测量交流电流。 28、良好的摇表,在摇表两连接线(L、E)短接时,摇动手柄,指针应在“0”处。 29、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时,极性接反会损坏数字万用表。 30、测量直流电流时,电流表应与负载串联在电路中,并注意仪表的极性和量程。 31、谐振过电压的特点是振荡频率低,但持续时间长。 32、过电压通常可分为外部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 33、弧光接地过电压一般只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不稳定电弧接地时产生。 34、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时,可能会产生电弧接地过电压。 35、一般以全年平均供电时间占全年时间的百分数来衡量供电的可靠性。 36、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属于有效接地系统。 37、配电网按其额定电压分为一次配网和二次配网。 38、大型电力系统便于发展大型机组。 39、高峰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一天时间内所发生的最高负荷值。 40、变配电所不属于电力网的部分。 41、弹簧操作机构的电机起动回路串接行程开关的常闭接点。 42、不可在设备带电的情况下测量其绝缘电阻。 43、断路器在分闸状态时,在操作机构指示牌可看到指示“分”字。 44、断路器接通和切断负载电流是其控制功能。 45、断路器切除短路电流是其保护功能。 46、箱式变电站箱体内的一次设备为全封闭高压开关柜,产品无裸露带电部分,为全封闭、全绝缘结构,完全能达到零触电事故。 47、现代高压开关中都采取了迅速拉长电弧的措施灭弧,如采用强力分闸弹簧,其分闸速度已达16m/s以上。 48、负荷开关可以用于接通和切断负荷电流。 49、低压电笔的测量范围为500V以下。 50、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性能与现场使用条件无关。 51、在对触电者进行急救时,如果有心跳,也有呼吸,但呼吸微弱。此时应让触电者平躺着,解开衣领,在通风良好处,让其自然呼吸慢慢自恢复,不宜对其施加其它急救。 52、在潮湿、有导电灰尘或金属容器内等特殊的场所,不能使用正常电压供电,应该选用安全电压36V、12V、6V等电源供电。 53、带电灭火时,如选择干粉灭火器灭火,机体、喷嘴距带电体10kV线路不得小于0.4米。 54、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是防止雷破坏建筑物的主要措施。 55、为了防止直接触电可采用双重绝缘、屏护、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安全。 56、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低压触电事故较高压触电事故多而农村又多于城镇。 57、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过载或者设备故障运行等造成电流过大,产生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