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神经系统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系统 心跳加快,皮肤、内脏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呼吸系统 呼吸道平滑肌舒张 呼吸道平滑肌收缩 消化系统 胃肠平滑肌的活动减弱 括约肌收缩 加强胃肠平滑肌的活动 括约肌舒张 眼 瞳孔扩大 瞳孔缩小 汗腺 分泌增加 不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代谢,内分泌 糖原分解,肾上腺髓质 分泌增加 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 成增加 (二)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 1. 自主神经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 去甲肾上腺素 嘌呤类和肽类递质 2. 受体 乙酰胆碱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三)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 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水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 摄食行为调节 对内分泌腺的调节 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控制排水 (渗透压R,ADH) 控制摄水的中枢(外侧区) 调节水平衡 觉察细胞 下丘脑调节肽 调节腺垂体分泌 (1)本能行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行为。 性行为的调节 多在边缘系统和下丘脑进行。 内侧视前区:电刺激时出现性行为;破坏则出现性冷漠,性行为丧失;注射性激素,可诱发性行为。 杏仁核皮层内侧区:是兴奋性行为的部位。 (2)情绪反应:指人类和动物的心理活动伴有的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交感神经活动? 本能行为?副交感神经兴奋 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活动有关。 对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1.自发脑电活动与脑电图 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 大脑皮质诱发电位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到自发 脑电活动。 皮层电图(皮质诱发电位):开颅后,直接 在皮层表面记录其电位活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 脑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1)正常人脑电图的几种基本波形 (2)意义:诊断疾病(癫痫、脑肿瘤)的一个参考依据。 正常脑电图的描记和几种基本波形 波形 分类 频率 振幅 出现条件 皮层 意义 α波 8-13 Hz 20-100mV “α梭形” 清醒、安静、闭目;枕叶显著 安静 状态 β波 14-30 Hz 5-10 mV “α波阻断” 睁眼或接受其它刺激 (或快波睡眠时相) 额叶和顶叶显著; 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叶出现 紧张 状态 θ波 4-7 Hz 100-150 mV 困倦 抑制 δ波 0.5-3 Hz 20-200 mV 睡眠,极度疲劳或麻醉时 抑制 2. 皮层诱发电位 (1)组成部分 ①主反应:为一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 ②后放电: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2)种类 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3)意义 了解各种感觉投射定位,对中枢损伤部位的诊断有价值。 Waves of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 (二)觉醒与睡眠 1. 睡眠过程及其生理机能的变化 (1)慢波睡眠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意义:生长激素分泌,促进生长,促进体力 恢复。 (2)异相睡眠 快速动眼睡眠 意义: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利于幼儿的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和精力的恢复,利于学习记忆。 睡眠时相的转换 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均可转为觉醒状态,但入睡必须先慢波睡眠→80~120min→异相睡眠→20~30min →慢波睡眠。在整个睡眠期间,转化4~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生理意义 SWS:生长素分泌比觉醒明显升高,促进生长与 体力恢复 REM: 缺乏时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扰乱(如动 物一出现REM即唤醒,持续数天,其自然 睡眠REM时间延长),该时相脑内蛋白质 合成加快,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成熟,建 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记忆与精力恢复。 慢波睡眠 (80 ~ 120min) 快波睡眠 (20 ~ 30min) 一夜间反复转化约4 ~ 5次,越近睡眠后期, 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清醒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觉醒状态 做梦是异相睡眠的特征之一 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 不同时相有关。 觉醒状态 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 生长激素分泌 慢波睡眠促进机体生长、体力恢复。 (2)牵张反射: 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的类型 1)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