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第3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软件学院·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第3章 存储系统 3.1 信息管理理论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3.1.2 常见的运输信息管理方法 3.2 运输信息管理技术 3.2.1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 3.2.2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3.2.3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3.2.4 供应链管理技术(SCM) 3.2.5 自动分拣系统 3.2.6 我国运输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 3.2 运输信息管理技术 交通运输信息管理 * 3.1 信息管理理论 3.2 运输信息管理技术 第3章 运输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运输的信息管理:是对运输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涉及运输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技术、工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强调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集成性、共享性 信息收集整理要避免信息的缺损、失真和失效 强化运输信息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和控制,建立有效地管理机制 加强交流,建立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 目的是使得整体的效益最佳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信息管理就是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科学,有三个理论基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信息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 通信系统的模型,定义了信源、信道和信宿(模拟信号通过编码成为数字信号) 通信模型反映出社会信息的单向流动状况 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KB、MB)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 系统论由贝特浪菲创建 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素、结构、系统、功能和环境五位一体关系 信息是各要素之间正常运作的保证 系统有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输入、加工和输出(广义还包含反馈和控制) 系统是一个活的实体,为了发展需要,依据客观现实和自身的条件不断调整自己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控制论 控制论就是指施控主体对受控主体的一种能动作用。作为一种作用,至少包含有作用者、被作用者和作用传递者三个因素 控制论着眼于控制系统和特定环境的关系来考虑系统的控制功能 控制论是在信息反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信息机构通过控制系统把输入信息输送给信息系统的用户,就必然引起信息用户的反响 控制的全过程都必须依赖信息的过程,依靠信息反馈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输入 转换 输出 人力 物力 财力 外部环境 系统 决策 3.1.1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工作是围绕产品生产和供销进行的,其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为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伴随和围绕着生产活动,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运输和信息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运输是有形的单向价值流动,信息流则是无形的双向流动 企业运输信息是以运输的有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沟通企业各个运输环节的信息活动的产物 3.1.2 常见的运输信息管理方法 运输信息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电子计算机管理阶段和资源管理阶段 手工工作方法 核心是把握运输信息的源头 以单据和卡片作为信息传递基础 手工填报,采用邮政等一般通信方式进行传递及交换 定期举行分析会议,以表格形式反映最终整理结果 以文件夹等形式汇总装订单据、卡片、表格来进行信息存储 3.1.2 常见的运输信息管理方法 电子计算机方法 核心是运输信息的流程 采用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方式进行传递及交换 计算机填报、处理各种信息,处理速度快 以数据库技术汇总和管理各类单据、表格来进行信息存储,存储量大,管理方便 能把与运输相关的商流、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联系起来 3.1.2 常见的运输信息管理方法 资源管理方法 突出从经济角度来进行管理 将技术的因素和人文因素结合考虑 在战略和规划的高层次进行管理 建立在手工及电子计算机方法基础上 运输信息化是未来物流运输发展的方向: 运输信息商品化 运输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 运输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 3.2.1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概念,以寻求将内部的业务职能与联盟业务伙伴的职能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管理强调将企业内外的竞争力和资源进行集成,是企业与顾客之间、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协同 供应链管理强调信息共享,解决由信息失真引起的 “长鞭效应” 衡量供应链成功程度主要看构成供应链的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程度和关注顾客满意的程度 3.2.1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例子:Hallmark与它的零售商开发了一套高度集成化的连续补货系统,保证在即将到来的节假日有合适的贺卡。 沃尔玛公司等 3.2.1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新型的顾客关系的建立 营销渠道的效率得以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的改变 企业间和行业间新的价值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