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图中基础图的判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为10小时 B.昼长为11小时 C.昼长为12小时 D.昼长为13小时 解析 P地经历的黑夜经度跨度为165°,故对应的黑夜时间为11小时,昼长为13小时。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国务院决定2013~2015年全面开展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新疆为首批普查试点区。2014年2月中旬,普查专家飞往乌鲁木齐(44°N,88°E)做前期调研,于北京时间12:50抵达。读“乌鲁木齐不同日期太阳升落路线、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时间示意图”,专家抵达乌鲁木齐时当地太阳高度情况大约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9月21日与3月21日太阳视运动情况大致相同,故图中①②所在太阳视运动情况与2月中旬相吻合;依据乌鲁木齐经度可知,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左右,即北京时间12:50时,该地地方时是10:50左右,还不到正午,故此时太阳高度情况与①一致。 答案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14·浙江文综)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 解析 “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说明该地日落时间逐渐提前,也就是说昼在变短。选项中的1、4、5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昼渐短,北半球昼渐长,A项符合题意。9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非好望角昼渐长。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12°。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知C、D所在经线分别为20°W和160°E,此时160°E为12时,结合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9:20。由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的夹角为12°知直射点纬度为12°N,据此可以确定直射点的坐标为(12°N,160°E)。 9:20 (12°N,160°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解析 画图时应根据直射点位置确定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进而确定昼半球和夜半球范围。根据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极夜出现在南极圈以内,其外围纬线圈度数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答案 画图略。 正午太阳高度12°N地区为90°,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以南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此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北京、广州、开普敦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置越靠北,白昼越长,反之越短,据此判断三城市的白昼长短排列顺序,并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判读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排列顺序。 答案 昼长:北京、广州、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广州、北京、开普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解析 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昼渐短,夜渐长,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 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双选)( )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69°22′S)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解析 α逐渐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将进入夏季,地球不断向远日点接近,据此判断正确选项。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按23°2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北半球夏至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