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6-12约4.97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下楼梯 出院指导 ????? 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防止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为确保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特作如下指导。 (1)饮食:多进富含钙质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 ???(2)体位:为防止植入的股骨头脱出,患者术后半年内不能两腿交叉,跷二郎腿,禁止下蹲及坐矮凳,不能爬陡坡。避免增加关节负荷量,如体重增加、长时间站或坐、长途旅行、跑步等。 ???(3)日常生活: ??? 禁止经手术的髋弯曲超过90度 使用助步器 坐 穿袜子和鞋 上厕所 洗澡 (4)预防感染: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痛及不适,应及时复诊;在做其他手术前均应告诉医生曾接受了关节置换术,以便预防。 (5)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1、避免反复搬重物2、维持合理体重3、保持健康和活跃4、避免“冲击负荷性”运动,例如慢跑、滑雪和高冲击力的有氧运动。 ??? (6)复诊:基于人工关节经长时间磨损与松离,必须遵医嘱定期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一次。 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其上端朝向内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头。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 ,颈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粗隆,其内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粗隆 老年病人以女性较多。损伤原因主要是在绊倒时,扭转伤肢,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断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质疏松,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须特别注意。 骨折线完全位于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均在骨折远端,股骨头可在髋臼和关节囊内自由转动 ;这类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多见,股骨头血供损伤严重,因此,这类骨折愈合困难,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发生率高,预后差。全部骨折面均通过股骨颈;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底,骨折端血运良好,复位后易保持稳定,骨折容易愈合,预后良好 ;前两型骨折的骨折线位于髋关节囊内,称囊内骨折;基底型骨折线位于囊外,称囊外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 一般护理 评估患者:自理程度,皮肤,疾病史等 心理护理:焦虑 饮食护理:低盐低脂、粗纤维饮食 生活护理:大小便,个人卫生 功能锻炼:扩胸,股四头肌锻炼,踝泵运动 术前准备 :检查,病人,床单位,用药 一、术前护理 踝泵运动 二、术后护理 体位护理 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因此准确的保持患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穿“丁”字鞋。可在双腿间放置梯形枕,禁止翻身,定时抬臀,按摩骶尾部。 外展中立位丁字鞋固定 二、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 输液观察 伤口和引流观察:术后前两小时每小时观察并记录,一小时内出血大于200-300ml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防止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患肢血运观察:术后一周,尤其48小时内 患肢感觉运动观察:术中常损伤坐骨神经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髋关节脱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伤口感染 压疮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便秘 预防髓关节脱位: 应及早向患者宣教预防髓关节脱位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之具体注意事项,保持正确体位,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禁止翻身,膝下垫软枕,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内收、外旋。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立即鼓励患者作踝泵运动,下肢向心性按摩,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如患肢肿胀明显应制动禁止按摩,以防血栓脱落。 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预防伤口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伤口有无渗出等局部感染症状,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3天后切口疼痛加剧, 复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胸部X线片示正常时,可考虑切口感染。 预防压疮:防止组织长时间受压,指导每2小时健肢抬臀,对受压的骨突部位进行按摩,改善营养,加强观察。 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抓吊环抬起上身,深呼吸、有效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将患者扶起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 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500ml以上,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者,每日两次会阴护理。 入院宣教:安全教育 术前指导 术后指导 功能锻炼的指导 出院指导 康复指导 术前指导 心理指导 体位指导: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丁字鞋固定 功能锻炼:股四头肌静态舒缩练习,踝泵运动 术前指导 术后指导 体位指导 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 并发症的预防 康复指导 出院指导 术后当天 患肢外展15-30o中立位,术侧肢体下可放置适当厚度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待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股四头肌静态舒缩练习及踝泵运动,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向心性按摩患肢。 术后第一天 指导患者继续加强股四头肌静态舒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