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届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0个)
1、基于Pro/E系统汽车覆盖件设计
2、汽车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
3、汽车自动液压千斤顶设计
4、柴油机曲轴断裂与失效分析研究
5、出租车计费系统的设计
6、基于Pro/E的汽车离合器设计
7、我国家庭轿车消费现状与前景的分析研究
8、基于故障树的汽车变速箱故障诊断与分析
9、某品牌汽车的销售市场预测分析
10、露天智能泊车库方案设计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我国汽车消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984~2005 年,我国汽车年总产量从 31.6 万辆提高到 507.05 万辆,2005 年我 国汽车总产量达到 570.70 万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产品 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从汽车消费方面看,随着我国人 均收入的显著提高和汽车价格的大幅下跌,汽车开始逐步进入中国普通家庭。从 2002 年下半年起轿车需求增长加速,进入 2003 年后增势更猛,出现“井喷”现 象,尽管 2004 年“井喷”现象有所收敛,但是表明了我国汽车消费逐步步入正 轨,开始向汽车社会迈进。今后 20 年,既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 20 年, 也是汽车消费逐步扩张的 20 年。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汽车消费发展的历史趋势 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来预测未来 5 年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情况,并为我国的汽车 消费提供参考模型。 一、我国汽车消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1.我国汽车消费现状 1.我国汽车消费现状 2005 年,我国汽车消费量已从 1995 年的 144.18 万辆增加到 591.82 万辆。 从汽车的实际购买看,汽车作为中国居民家庭拥有率最低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随 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鼓励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从 2001 年 5 月政府放松了对生产企业的价格管制、制约轿车需求的各种不合理费 用得以逐步取消和汽车消费信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汽车正在快速进入普通 家庭,开始取代家电成为新一代的领航消费品。我国私人汽车消费已经开始进入 快速增长阶段。 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保有率还相对较低。世界汽 车工业发达国家在与我国相同的人均收入阶段(同样以购买力平价和 1990 年美 元计算)的汽车保有率低限为 1.7%,高限为 10.4%;轿车普及率的低限为 0.8%, 高限为 9.1%。即使与低限相比,我国的汽车保有率与这些国家的差距也是很大 的。2003 年,我国汽车保有率为 1.8%,刚好触及到同等人均收入水平国家的汽 车保有率低限。我国汽车保有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 “井喷”(汽车消费量年增长速度超过 35%)。2004 年开始,我国汽车消费发展与 上年相比相对缓慢,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 汽车消费已成为我国部分居民消费的重点, 但尚未形成消费热点。 2002 年以来,汽车产量保持高速增长,始终保持 30%以上的增长速度,轿车生产形势 尤为惊人,产量增幅达到 41.3%~73.8%。随着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私人汽车 占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30%。城乡居民储蓄 2004 年底达到 110695 亿元,且每 年储蓄的增幅都在加大,所以我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已超过千万户。中国已成为 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必将成为消费的热点。 然而,我国汽车价格目前依然偏高,世界轿车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过 5%,而 我国轿车行业的利润却高出许多。汽车生产成本高、各种税费繁多、鼓励汽车消 费的配套措施尚未到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未完全达到小康水平,都是汽 车尚未成为百姓消费热点的重要原因。 2.我国汽车消费趋势 2.我国汽车消费趋势 汽车保有量是汽车消费水平(又称消费规模)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我国历年 民用汽车保有量看,我国汽车消费大体可以分为 3 个阶段: (1)单一车型消费阶段 自 1953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我国汽车生产和销售以载货汽车(中型载 货汽车)为主,是我国汽车消费的萌芽阶段。据资料统计,我国汽车的总体消费 水平在 1960~1984 年间呈现较为明显的等比增长趋势。这期间,汽车的生产和 消费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汽车几乎完全作为生产资料存在,汽车消 费一般是公共采购,私人消费非常少见。截至 1985 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总 计为 288.71 万辆,其中载货汽车 237.40 万辆,占总量的 82.23%。 (2)多元化消费阶段 首先是车型消费的多元化。1982 年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为契机,提出 了汽车产品结构改革的方针, 从此结束了我国汽车产业单一车型生产和消费的历 史,放弃了以载货汽车为主的产品结构,同时兼顾轿车、客车和载货汽车市场。 比重由载货汽车“一枝独秀”向各车型“三足鼎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