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李振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37-0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 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6.4plusmn;1.5min,操作熟练者2~3min即可完成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拔管后切口愈合快。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危重患者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患者痛苦小,皮肤切口小.无需缝合。无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气管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危重症患者 临床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技术之一,相对气管插管,其患者赖受性好,可较长期使用;吸痰方便;减少了人工气道的长度,节省呼吸功,缩短了机械通气的时间。
在ICU病房中,许多患者缺乏气道自洁能力,且需要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因此.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较多。但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并发症较多,如术中术后出血、气胸、气管狭窄等。据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49.3%。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因损伤小、耗时短、微创等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简单、迅速的床边气管切开方法.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应用也逐渐增多。我科自2006年l0月-2009年10月对126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男96例,女30例;年龄13~92岁.平均55.7岁。其中脑卒中51例.重型颅脑损伤25例,重症肺炎l 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3例.严重多发伤l0例,MODS 3例,大面积烧伤2例,破伤风2例.肉毒中毒1例(其中52例带气管插管操作)。
1.2 方法 选用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包,其组合套件包括:带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导丝、14G穿刺套管针、注射器、扩张管、切皮刀、固定带、消毒刷、医用手套、中单、孔巾,另备专利扩张钳。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充分暴露颈部,常规穿刺部位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气管2~3软骨环之间相应皮肤部位切一约1.5cm横行切口,仅切开皮肤.经切口穿刺,确定穿刺套管针在气管内后。拔出针芯,置人导丝后。
再拔除套管,扩张管沿导丝扩开颈前组织和气管前壁后退出,用专利扩张钳顺着导丝再次扩开颈前组织和气管前壁后退出,将气管套管沿着导丝送入气管,拔除套管管芯和导丝.确认气管套管位置正常后,固定气管套管,松紧度以容纳1指为度。立即吸引气管套管内分泌物、血液,并气囊充气。带气管插管者拔除气管插管。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6.4plusmn;1.5min,操作熟练者2~3min即可完成手术。仅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但置入气管套管后,出血自动停止,无需药物止血及输血治疗。皮肤切口小.无需缝合。无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气管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基本技术,在ICU监护的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常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术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救治手段,选择何种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很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对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气道管理最理想的选择是气管切开。PDT可在床旁操作,手术时间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时.不需用力牵拉颈前肌群暴露气管,手术创伤小.对病人刺激小,再加上局麻时气管表面麻醉,在手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小,与传统的外科方法相比,对患者的损伤小,因而更安全。这对于生命体征波动比较大的患者特别是ICU患者有更重要的意义。PDT时皮下及颈前肌不过分游离,气管前壁损伤小,气管套管置人后与切口周围组织紧密相贴,术后发生意外拔管、皮下气肿、出血和切口溢痰、感染等机会很小。由于局部损伤小,拔管后伤口愈合快,皮肤瘢痕不明显,可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要求。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具有快捷、出血少、伤口感染率低、愈合快等优点.对于颈部肥胖、疤痕患者也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更为重要的是PDT操作简单、微创、安全,完全可由ICU医师在床边完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