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井下作业工工具教学幻灯(2-1)选编.ppt

发布:2017-04-18约4.93千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倒扣捞矛;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技术参数;九、锯齿型安全接头;基本结构; 锯齿形安全接头是连接在钻井、修井、测试、洗井、压裂、酸化等作业管柱中具有特殊用途的接头,当作业管柱正常工作时,它可传递正反扭矩,可承受拉压负荷,可保证高压进液畅通。当作业管柱下的工具遇卡时,锯齿形安全接头可首先脱开,将安全接头以上管柱起出,减化了作业程序,提高了修井作业效率,目前在钻井、修井作业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三、使用及注意事项;;安全接头;倒扣安全接头;十、安全接头 ;技术参数; 联接在钻具上的安全接头靠其防挤环与上、下接头的端面磨擦力传递着扭矩,承受着压力,靠其方牙螺纹承受着拉力。同倒扣器配套使用时如需要卸脱安全接头,必须先关闭倒扣器再行旋开。根据倒扣器操作规程规定,在90-150kN拉力下工作时,倒扣安全接头能很轻便地旋开。 。 ; 活动式随钻打捞杯是在钻井过程中,用来捞取正常循环而无法带出井眼的较重岩屑、铁屑的工具。 ;; 下至鱼顶上部1—2m时,开泵冲洗,并逐步下放工具至鱼顶,如泵压突然上升,指重表悬重下降,说明公锥入鱼,加适当的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打捞丝扣挤压吃入落鱼内壁进行造扣。当所造之扣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和扭矩时,可采取上提或倒扣的办法将落物全部或部分捞出:;;(1)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公锥规格。 (2)检查打捞部位螺纹和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3)测量各部位的尺寸,绘出工具草图,计算鱼顶深度和打捞方入。 (4)检验公锥打捞螺纹的硬度和韧性。 (5)公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和安全接头。 (6)下钻至鱼顶以上1~2m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根据下放深度、泵压和悬重的变化判断公锥是否进入鱼腔。 (7)造扣3~4扣后,指重表(或拉力计)悬重若上升,应上提钻柱造扣,上提负荷一般比原悬重多2~3kN。 (8)上提造扣 8~10扣后,钻柱悬重增加,造扣即可结束。 打捞起钻前,要检查打捞是否牢靠。起钻要求操作平稳,禁止转盘卸扣。 ;十二、母 锥;母 锥 ;(1)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公锥规格。 (2)检查打捞部位螺纹和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 (3)测量各部位的尺寸,绘出工具草图,计算鱼顶深度和打捞方入。 (4)检验母锥打捞螺纹的硬度和韧性。 (5)母锥下井时一般应配接震击器和安全接头。 (6)下钻至鱼顶以上1~2m开泵冲洗,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根据下放深度、泵压和悬重的变化判断母锥是否进入鱼腔。 (7)造扣3~4扣后,指重表(或拉力计)悬重若上升,应上提钻柱造扣,上提负荷一般比原悬重多2~3kN。 (8)上提造扣 8~10扣后,钻柱悬重增加,造扣即可结束。 打捞起钻前,要检查打捞是否牢靠。起钻要求操作平稳,禁止转盘卸扣。;十三、梨形胀管器;梨形胀管器 ;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通井或打铅印,落实套管变形的尺寸、深度及方位等数据。 (2)选用比最大通径大2mm的胀管器,接在钻具底部下入井内、当井较深钻具重力足够大时。可不下下击器。若钻具重力不够大时,应在钻具上部接下击器。 (3)下钻至套管变形井段以上10m开泵洗井,然后下探遇阻深度。 (4)上提钻具2~3m,快速下放。当记号离转盘面0.3~0.4m时,突然刹车,让钻具的惯性伸长使工具冲胀变形套管。如此数次尚不能通过,应将钻具刹车高度下降0.1m再重复操作. (5)使用下击器且钻具重力不够时,应根据钻具重力、井斜和井内液体情况,确定好钻具上提高度和下放速度,以达到冲击胀大变形套管的目的。 (6)经过以上操作仍不能通过时,表明胀管器尺寸过大,应起钻更换较小一级的胀管器。 (7)第一级胀管器通过后,第二级胀管器的外径只能比第一级大 1.5~2m左右,以后逐步增量进行挤胀。 (8)当选用的胀管器外径尺寸超过套管变形部位内通径 2mm以上时,切忌高速下放冲胀,防止将胀管器卡死。;技术参数;十四、偏心辊子整形器;偏 心 辊 子 整 形 器;用途;技术参数; (1)用卡钳检查各辊子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各辊于孔径与轴的间隙不得大于 0.5mm。 (2)安装后用手转动各辊子是否灵活,上下滑动辊子,其窜动量不得大于lmm。 (3)检查钢球口丝堵是否上紧。上紧后锥辊应灵活转动,不能有任何卡阻现象。 (4)将工具接上钻具,下井。 (5)下至变形位置以上1~2m处,开泵循环,待洗井后启动转盘空转。 (6)慢放钻柱,使辊子逐渐进入变形井段,转盘扭矩增大后,缓慢下放,直至通过变形井段。 (7)上提钻具,用较高的转速转动,反复数次,直至能顺利通过,结束套管整形施工。; 在井下作业时,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管柱弯曲折断,使鱼顶产生变形的情况下使用。它克服其它工具在修整鱼顶过程中易产生偏磨鱼顶而磨损套管等特点,并可在整形后继续下放钻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