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酸性降水和大气颗粒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酸性降水;;;;降水的pH背景值
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可溶于水并含
量较大的酸性气体是CO2, 如果只把CO2
作为影响天然水pH的因素,根据CO2(全
球大气浓度为 330ml/m3)与纯水的平衡,
可以计算出降水的pH值。
;; 已知雨水的pH值约为5.6,可看作未受
污染的大气降水的pH背景值,并作为判断
酸雨的界限。
; 由于大气中可能存在的酸、碱性气态
物质,气溶胶等除CO2 外还可能有H2SO4、
HNO3、NH3等,都对雨水pH 值 有贡献,
因此仅用 pH=5.6判断不一定合理。
从而提出: 降水的pH背景值。根据世
界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经过长期测
定确定其背景值;大气降水pH的背景值及酸雨判别标准的争论
天然降水 (大气降水)是指在大气中凝聚并降落到地面的各种形式的水,包括液态的雨、雾和固态的雪、雹等。降水的pH值用来表示降水的酸度。所谓溶液的总酸度 (total acidity)指溶液中H+(质子)的储量,代表此溶液的碱中和容量。溶液的总酸度包括自由质子 (强酸)和末解离质子 (弱酸)两部分,而溶液的pH值则是强酸部分的量度。
关于降水pH的背景值引出了关于酸雨判别标准的争论,酸雨的判别标准是人们根据大气中CO2的平均含量计算出来的。对于绝大多数地区,该标准基本适用。
; 然而,目前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干净大气中除了CO2以外,还有二氧化硫、NH3等微量气体,虽然含量小,但是也能显著影响降水的酸碱性,如果考虑CO2 33Pa, SO2 0.8Pa, NH3 :0.6Pa则可以计算得到大气的降水中pH=4.9。
而且具体到一个地区降水是否酸性降水,还与该地区的地理形式有关。即使在不存在污染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降水pH也是明显不同的。因此不能说pH低于5.6就一定是酸性降水,例如我国的丽江降水pH背景值为5.0,印度洋上的阿姆斯特丹降水平均pH为4.92等等。
;降水背景点的研究
美国从1979年开始执行全球降水化学研究计划 (GPCP),选择背景点(离大工业中心城市1000km以外,同时远离火山区),四大洋8个,内陆1个。全球降水pH的背景值接近5。
海洋区域由于海洋生物排放的二甲基巯会进一步转化成SO2,陆地森林地区有些树木排放的有机酸 (主要是甲酸、乙酸),对降水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因为背景点很清洁,降水中离子的总浓度很低)。
;;争论的结论:
全球降水背景值的pH值均小于或等于5.0。
实际影响降水pH值的除CO2外,还有SO42-、NO3—、有机酸、尘埃等因素;
人为活动以前,降水的性质也有酸性降水,自然界动植物分解、火山爆发都提供酸沉降的来源。
降水酸度是降水中各种酸、碱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用降水背景值划分内陆pH= 5.0,海洋pH=4.7为酸雨,可能更符合客观规律。
酸雨内酸性成分的形成
清洁”地区或正常雨水的pH值为5.0-5.6。所谓“酸雨”是指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降水。
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的远程输送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气相、液相和固相等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 ;;对酸性成分有重要影响的几种物质:
大气中SO2、NOx经过气相、液相或者在气液界面转化为HNO2、HNO3、H2SO4等导致pH的降低;
在转化过程中O3、H2O、HO2、HO等成为重要的氧化剂;
Fe、Mn等金属离子在氧化过程中扮演了催化剂的重要角色
大气中NH3、Ca2+、Mg2+等则使降水的pH有升高的趋势。因此多数情况下,降水的酸碱性取决于该地区大气中酸碱物质的比例关系。
按反应体系SO2和NOx的氧化可分为均相氧化、非均相氧化.
按反应机理可分为光化学氧化、自由基氧化、催化氧化和强氧化剂氧化。
转化过程:
(1) SO2和NOx在气相中氧化成H2SO4和HNO3以气溶胶或气体的形式进入液相;;(2)SO2和NOx溶入液相后,在液相中被氧化成SO42 –和NO3– ;
(3)SO2和NOx在气液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SO42 –和NO3 – 。
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通过气相或液相反应生成硫酸,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 + H2O ≒ H2SO3
H2SO3 + O ≒ H2SO4
高温燃烧生成一氧化氮,排入大气后大部分转化成为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其化学反应过程可大致表示如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