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市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及实施情况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省城市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及实施情况调查
摘 要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调查以浙江省为例,选取八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调研地点,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在调查了解浙江省城市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现状和具体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探究其认知与实施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及实施情况的相关因素,继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认知;实施
目 录
摘 要 I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1.2.1 理论意义 1
1.2.2 现实意义 2
2 调查方案 2
2.1 调查目的 2
2.2 调查对象 3
2.3 调查方式 3
2.4 样本容量确定 3
2.4.1 计算初始样本量 3
2.4.2 样本量在各城市的分布 4
2.4.3 抽取样本量的分配 4
2.5 调查内容与变量设置 4
2.6 研究工具及问卷信度说明 5
3 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及实施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5
3.1 样本特征 5
3.2 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6
3.2.1 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 6
3.2.2 垃圾分类所持的态度 8
3.2.3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 8
3.3 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9
3.3.1 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备及区域卫生状况 9
3.3.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11
3.3.3 废品的分类收集情况 12
3.3.4 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12
3.3.5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困难 14
3.4 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施两者关系的分析 15
3.4.1 垃圾分类认知度与实施度之间的关系测定 15
3.4.2 垃圾分类认知度与实施度之间关系分析结果 15
4 影响生活垃圾分类认知与实施的相关因素分析 17
4.1 垃圾分类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列联分析 17
4.2 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影响因素的列联分析 17
4.3 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18
4.4 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19
5 对策与建议 20
5.1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0
5.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垃圾回收系统 21
5.3 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1
5.4 控制垃圾源头,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制度 21
6 不足与展望 21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4
附录一 调查问卷 24
附录二 访谈提纲 27
附录三 调查总结 29
附录四 照片 33
附录五 预调查问卷及部分结果 37
选题背景及意义
选题背景?11央视公益广告
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垃圾,只有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是宝贝。可见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垃圾分类回收是最好的出路。许多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几十年,而且效果明显。
从国外的来看,对于的直到今天呈现出越来越。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的研究介绍和描述的和现象,很多学者写了大量的文章来,也有部分学者对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水平差异进行过研究,他们也在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解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中大多数学者从因素方面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且没有给出实证分析,很少有学者对我国不同关系进行全方位分析。我们小组基于上述情况,决定,选定水平较高的浙江,调研个典型地市现状,,论证是否存在着联动关系从而区域和实现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目前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而对的研究缺少关注。国内对影响的研究多数是从入手,在宏观角度上剖析各个地区的差异,很少学者从微观和层面进行研究。实质上,的开展是一个涉及到众多主体的互动过程,其间受到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造就了不同的出现。所以我们在对不同区域差异做研究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宏观的角度,也要从其他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国外学者对差异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他们从各个角度对本国或者其他国家进行了理论探讨以及实证研究,从中也得出不少有实践意义的结论,这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差异,实证的方法得出结论,这在理论和实际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实意义?
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就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并在政策上不断加以引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一个个新名词不断浮现在我们眼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