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第2讲-电化学热力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电化学热力学
Electrochemical
Thermodynamics
重点要求
相间电位的概念和类型
相对电位、绝对电位的规定
各类电化学体系的特点
可逆电极与不可逆电极的概念、类型
电池电动势、平衡电位的热力学计算
E、φ的基本测量原理
第一节 相间电位
相间:两相界面上不同于基体性质的过
度层。
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
中存在的电位差。
产生电位差的原因:荷电粒子(含
偶极子)的非均匀分布 。
一.形成相间电位的可能情形
剩余电荷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
或利用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
吸附双电层:阴、阳离子在界面层中吸
附量不同,使界面与相本体中出现等值
反号电荷;
偶极子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
向排列;
金属表面电位:金属表面因各种短程力
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
S S M
M M M S
S
剩余电荷引起 偶极子层 吸附双电层 金属表面电位
的离子双电层
引起相间电位的几种情形
粒子在相间转移的原因与稳态
分布的条件
不带电粒子:两相接触时,i粒子自发从
能态高的相(A)向能态低的相(B)转移。
相间平衡条件:
A →B B A
∆G µ −µ 0
i i i
B A
即: µ µ 或 ∑µ 0
i i i
带电粒子:
W2 +µ
W
1
∞
W
2
W
1
∞
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
将单位正电荷e从无穷远处移至离良导体球
-4 -5
体M表面10 ~ 10 cm处,电荷与球体之间只
有长程力(库仑力)作用: W ψ
1
-4 -5
从10 ~ 10 cm处越过表面层到达M相内:
界面短程力做电功: W2 χ
克服物相M与试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