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盖梁分项工程开工报告.doc

发布:2017-05-18约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盖梁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1.1 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1.2 国家交通部发布的有关规范的要求。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4.2施工方法 4.2.1支架施工 根据现场情况盖梁底模支架采用托架法。为避免在墩柱上留下孔洞,托架的承托采用钢抱箍。抱箍安装好后,吊立安装承托梁,承托梁采用国标40b工字钢,调整好高度后,铺装I10槽钢,即可铺设底模板。模板采用专业工厂加工的定型钢模,模板的结构尺寸符合设计图纸和结构尺寸,制作模板的钢板均采用Q235钢板,型钢均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材料。采用吊车分块吊装拼组,设拉杆固定。底模和侧模间夹凹形橡胶条,防止漏浆。 4.2.2 模板安装 4.2.2.1模板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侧板无翘曲、变形,表面平整无凹凸,无褶皱; ②焊缝饱满、牢靠,无夹渣、漏焊、焊瘤、结疤等焊接质量存在; ③接头要严格按图纸施工,加工精确,结合紧密。 ④模板两块间接缝处平直、光滑且拼接后严密,顺直。 模板采用吊车进行安装,模板之间采用螺杆进行连接,安装好的模板应线型顺适,接头紧密平整,位置准确。 4.2.2.2 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 (1)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避免引起模板变形。 (2) 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位移和凸出。侧模板设拉杆固定。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拨出或不拨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3)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重复使用的模板、支架、拱架应经常检查、维修。 (5)浇筑混凝土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范围之内 2 断面尺寸 ±20 3 轴线偏位 10 4 顶面高程 ±10 5 大面积平整度 5 6 预埋件位置 10 4.3 钢筋制作及安装 4.3.1作业条件 (1)熟悉桥梁设计图纸,明确各工序做法。 (2)进场钢筋按图纸要求进场,且已试验合格。 4.3.2钢筋加工 (1)根据设计图纸,提出下料单,工班据此下料、加工。 (2)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渍、漆污、水泥浆等。 (3)钢筋下料时,应根据盖梁钢筋编号和供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采用连续配料法下料以减少钢筋的损耗。 (4)钢筋应在常温下加工,不宜加热。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完成。 (5)直径<25mm的螺纹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进行连接。 (6)焊接接头按每300个为一个验收批,抽取试件作冷弯和抗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误差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mm 2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mm 3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mm 4.3.3钢筋现场安装与连接 (1)钢筋绑扎时,交叉点用铁丝扎牢。钢筋绑扎时,应校核钢筋网片间距,以保证钢筋网片的保护层符合要求。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占总受力钢筋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 (2)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混凝土垫块。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在钢筋和模版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截面进行设置。垫块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面所布置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m2,重要部位适当加密,呈梅花型布置。 (3)焊接时,当雷雨天应有有效的遮挡措施。 (4)钢筋绑扎要严格控制间距和搭接长度。 (6)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的调整,但需保证净保护层厚度。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误差 1 受力钢筋间距 ±5mm 2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 ±10mm 3 钢筋骨架尺寸 长 ±10mm 宽、高 ±5mm 4 保护层厚度 ±5mm 4.3.4成品保护 (1)成品钢筋应垫平堆放,且应分规格和品种堆放。 (2)钢筋堆放时,要保持钢筋表面洁净。 (3)避免踩蹋已绑扎好的钢筋。 4.4混凝土的施工 4.4.1运输入模 混凝土由罐车运送至现场,放入料斗内,利用吊车将料斗吊至待浇筑位置入模,入模高度不能大于2m,超过2m则布置串筒。应避免串筒出料处混凝土接触盖梁钢筋,发生分离、离析。 4.4.2 混凝土的浇筑 盖梁混凝土各项性能均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为确保盖梁质量,便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