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化工工艺学 氯化过程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优点(与空气法相比) (1)床层温度分布好,热点温度低,有利于催 化剂稳定性。 (2) S ↑,XHCl ↑ (3)C2H4排放少 (4)乙烯浓度高,r ↑ (5)不用溶剂吸收二氯乙烷 9.1.5 平衡氧氯化法制氯乙烯1.平衡氧氯化制氯乙烯 HCl的平衡是关键 2. 1,2-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高温) ClCH2CH2Cl CH2=CHCl + HCl +79.5KJ/mol 吸热可逆,自由基型链锁反应 (1)反应温度 T ↑,r ↑,X ↑ T450 ℃, X低;T=500 ℃, r ↑; T600 ℃, r副 r主 T:500 ~550 ℃ (2)压力 P ↑,X ↓ 加压操作,维持适宜空速,避免局部过热 P ↑,抑制结炭,S ↑,有利于氯乙烯和HCl的回收 (3)停留时间 τ↑ ,S ↓ 选择较短τ,获得高S。 (4)原料纯度 1,2-二氯丙烷 0.1 ~0.2%, X ↓ 氯丙烯, X ↓ ↓ 铁加速深度裂解 Fe100ppm, H2O5pp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九章 氯化过程 9.1 氯代反应及产品 9.1.1 氯代反应类型 1.反应类型 (1)加成氯化 (2)取代氯化 (3)氧氯化 2.工业氯化方法 (1)热氯化 热能激发Cl2,解离成氯自由基,进而与烃类分子反应生成氯衍生物。 (2)光氯化法 以光子激发Cl2,解离成氯自由基 在液相中进行,反应条件温和 (3)催化氯化法 均相催化 非均相催化(金属氯化物为催化剂) 9.1.2 烃的取代氯化 1.甲烷热氯化 (1)反应机理 典型的自由基链锁反应 链引发: 链传递: 链中止: 产物:四种氯代甲烷的化合物 产物组成:与T有关,主要决定于Cl2/CH4比例。 (2)工业生产方法 CH4 : Cl2 = 3~4 : 1 产物以CH3Cl、CH2Cl2为主 Cl2太多,易发生爆炸反应 2.烯烃的热氯化 (1)烯烃的取代氯化与加成氯化 正构烯烃:低温发生加成,高温发生取代 取代 加成 活化能 大 小 位阻 大 小 α-氢原子的异构烯烃,通常条件下只发生α-氢原子的取代氯化。只要在低温下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T起决定作用。反应机理也是自由基的链形反应。 (2)丙烯热氯化合成Α-氯丙烯 主反应: (2)丙烯热氯化合成Α-氯丙烯 副反应: 工艺条件 a.反应温度 高温有利于取代,但T过高,丙烯缩和成苯的反应速度加快。500~ 510℃ b. 原料配比 ⅰ采用大量过量的丙烯,反应易产生过热现象,导致丙烯的燃烧反应。 ⅱ 大量丙烯循环,不经济。 C3H6 : Cl2 = 4~5 : 1 C.混合条件 混合后加热--经历一个加成反应阶段 加热后混合--易发生燃烧反应 工业上:丙烯(预热200~ 400℃ ) Cl2(常温) 防止局部高温,防止局部Cl2浓度高。 混合--反应 9.1.3 不饱和烃的加成氯化 1.乙烯制1,2-二氯乙烷(液相加氯合成) (1)反应原理 液相法有利于散热和控制反应温度的稳定 反应类型:离子型 催化剂:FeCl3(250~300ppm) 副反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氯化物。 (2)工艺流程 低温氯化法:50℃ ,需移除大量反应热,需溶剂量大,能耗大。因洗涤脱除催经常化剂,污水排放需处理,也需经常补充催化剂。 氯化塔:整筒 高温氯化法:83.5 ℃ , 收率高,反应热能得到利用,不需洗涤脱除催化剂,无污水排出,不需补加催化剂,克服乙烯和Cl2损失。 乙烯和Cl2利用率达99%以上,产品纯度99.99%。 U型反应器 2.乙炔气相合成加HCL合成氯乙烯 氯乙烯合成方法:乙炔加HCl法 乙烯氧氯化法 工业催化剂 HgCl2/C HgCl2含量↑ ,活性↑ ,10~20% 活性稳定性差 T140 ℃,r 慢 T200 ℃, HgCl2大量升华,活性降低 温控:160~180 ℃ HgCl2-BaCl2/C,稳定性较好 能耗大,Hg有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