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机事故案例及安全操作规范.pptx
了解电焊机
电焊十不准
惨痛的教训
·电焊安全操作规范
PART1PART3
PART2PART4
PART1
惨痛的教训
在电焊作业现场,常出现一些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安全隐患,如电焊作业时,焊工不戴专用手套;电焊机的引出线接头或绝缘破裂导体裸露;引出线接线柱裸露不加护罩;引出线直接搭在金属物体上;引出线拖拉在地面积水里甚至直接扔到深水里,而且焊工还站在水里作业。当安监人员制止、
纠正这些习惯性违章行为时,焊工及相当一部分检修工的回答既简单又统一:
“这个电不打人!?”
电焊机负荷侧(二次低压侧)电压真的不会伤人吗?这是个认识上的误区!是缺乏电气专业技术知识的错误认识,也是对触电事故了解不够的原故。为此,我们多次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
案例1
某安装公司对某氧化铝厂3号熟料烧成窑进行大修,临时工何某在窑尾焊接钩钉时,不慎触电,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一、惨痛的教训
1、何某无特种作业资格证,违章进行电焊作业,对电焊操作最基本的技能一无所知。
2、窑体系钢材制造,导电性能良好,何某焊接时左手持钩钉,右手握焊把,被焊物钩钉没有与窑体接触,负载电流通过焊把线、焊条、钩钉、人体、窑体、二次侧地线,回到电焊机,构成电流流通的回路,使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死亡事故。
如果被焊物钩钉与窑体直接接触,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金属的电阻,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起人身触电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一、惨痛的教训
案例2
某日,李某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阴雨天的环境里进行电焊作业,作业中,在距离电焊机和220V电源约6m处触电死亡。
一、惨痛的教训
1、雨水使电焊钳漏电;
2、死者触及到电焊钳的带电部分(如焊钳口、焊条),使电焊机的负荷侧电压加于人体,较大的电流远远超过摆脱电流,使李某无力自主摆脱而触电死亡。
如果李某具备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本次死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案例3
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在船舱内进行电焊作业时不慎触电死亡。
一、惨痛的教训
1、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身上大量出汗,帆布工作服和皮手套已湿透,导致人体电阻大大下降。
2、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电焊机二次侧空载电压加于人体,造成电击。
一、惨痛的教训
通过以上几起触电死亡事故案例的分析,引发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焊机负荷侧电压造成的,并非那些焊工所说的“这个电不打人”。相反,这个电不仅打人还能致命!认为它不打人只是条件未达到。因为干燥的电焊手套、帆布手套及线手套、各类鞋袜、木板等都有一定的绝缘电阻,相应增大了人体的电阻,使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小,达不到感知电流,所以人没有感觉就认为没有触电,久而久之也就在脑海里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这个电不打人”。
PART2
电焊机ON-OFF开关,把手绝缘良好
焊接电流强弱调整,把手绝缘良好
二次侧接线端子紧固锁、绝缘包覆不可裸露
电动机具出厂许可证(每季更换色号)
电压表
项次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1
电焊机本体外壳
外壳护盖无破损,固定良好未松脱
2
电焊机ON-OFF开关按键或把手或把手
无破损,绝缘良好
3
电流强弱调整把手
无破损、绝缘良好
4
一次/二侧接线端
端子固定牢固,裸线部位绝缘包覆良好、未裸露
5
电焊机入场作业许可证
经电气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于电焊机外壳正面明显贴示
6
电焊机外卡接地
配设绿色或黄绿色接地线,并连接至接地系统
7
电压表
外观良好无破损,电压指示于需求电压要求相符合
8
一次侧电源线
3心橡皮绝缘软电缆线
外观检查
项次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9
一次侧接电来源
电焊机一次侧电源接自过载保护开关(漏电断路器)
10
二次侧电缆线(焊把夹端)
电缆线或橡皮绝缘软电缆线
11
二次侧电缆线(接地夹端)
接地用橡皮绝缘软电缆线
12
焊把夹
绝缘包覆良好、金属部位未裸露
13
电击防止装置(灯色检视)
红灯亮:电击防止失效
黄灯亮:焊接作业中
14
电击防止装置配线
电焊把线需穿过环形CT(比流器)
15
电击防止装置跳脱开关
跳脱功能测试正常,开关不可用他物(如牙签)固塞
16
焊接空载电压
以电压表测量二次侧接线端,显示电压值24V
外观检查
一次侧电源线夹接固定,接线端以压着端子固所,外加覆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