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第5节中学地理教材微观分析.ppt

发布:2017-04-18约1.71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2课时);案例:通过对“土地资源”一节教材的分析, 总结出地理教材微观分析的含义和方法。[八年级上册第65页];;;;;;;;;;第五节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是基础、分布是重点、利用和保护是目的。 (2) 四种类型是并列关系,三种类型分布是并列关系,作用、问题和保护是因果关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该教材主要内容由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表述,二者作用并重,活动系统起着辅助学习指导作用。 三、分析外部联系 1、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分析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的特征; 2、可联系乡土地理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1、通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的分析使学生学习地理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的阅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方法。 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让学生体会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通过“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问题:通过案例说明何谓微观分析方法? 一、地理教材微观分析含义 微观分析又称局部教材分析,是指对于一部教材局部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外联系及各种教育功能的过程。; 二、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 (一)划分教学因子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 (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 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 (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 (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 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 (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 教材分析的基本思路:教材逻辑结构分析 宏观分析: 中学地理教材结构;初中地理教材结构;七年级地理教材结构;八年级地理教材结构; 高中教材结构;高中必修教材结构;高中选修教材结构;高中每个模块结构。 微观分析: 教材每个单元、章、节结构。; 《地球上的大气》逻辑结构;《城市与城市化》逻辑结构;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逻辑结构; 结论:知识结构化 教材逻辑结构分析反映着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清晰的逻辑关系,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把握好,要引导学生把握,不能孤立的学习知识,要用主线串起来。(形散神不散)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钱学森在20世纪80-90年代逐步完成了总结全人类研究的科学体系。概括起来分11个门类。 ;作 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