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7
1.3 问题与建议 11
第二章 市场预测 12
2.1 市场预测 12
2.2 目标市场 27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29
3.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29
3.2 产品规格型号 29
第四章 厂址选择 34
4.1 厂址所在地理位置 34
4.2 区域概况 34
4.3 建设条件 38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39
5.1 建设原则 39
5.2 项目组成 39
5.3 技术方案 39
5.4 设备方案 44
5.5 土建方案 49
第六章 主要原材料供应 51
6.1 原辅材料、燃料消耗 51
6.2 原辅材料、燃料来源 51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53
7.1 总图运输技术方案 53
7.2 公用工程方案 54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59
8.1 厂址环境条件 59
8.2 设计原则 59
8.3 项目的污染源与污染物 59
8.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0
8.5 环境投资 66
8.6 环境影响评价 66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67
9.1 劳动安全与卫生 67
9.2 消防 70
第十章 节约能源 73
10.1 概述 73
10.2 编制依据 73
10.3 综合能耗消耗 74
10.4 可比能耗计算 74
10.5 节能措施 75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77
11.1 组织机构 77
11.2 劳动定员 77
11.3 工作制度 77
11.4 职工来源及培训 77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79
12.1 项目实施原则 79
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9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2
13.1 投资估算 82
13.2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84
第十四章 工程招标 85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87
15.1 编制依据、说明及基础数据 87
15.2 财务分析 88
15.3 财务评价结论 92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93
16.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94
16.2 主要风险程度分析 94
16.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95
16.4 风险控制 96
16.5 风险转移 96
第十七章 研究结论 97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改装汽车配件建设项目
1.1.2 工程性质
异地新建项目
1.1.3 建设单位概况
1.1.4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1.4.1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4、《某某省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
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8、建设单位与编制单位签订的编制合同。
1.4.2研究范围
1、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市场预测
3、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项目选址
5、项目建设方案
6、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7、财务评价
1.1.5 项目提出的理由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是我国的国策。从“十五”开始,中国经济便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在“入世”效应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时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一直受到高度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一五”初始,中国汽车工业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整体上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1~8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24.95%,累计销售568.53万辆,产量也超过570万辆,达到575.16万辆,同比增长23.57%。
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改装汽车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得以快速发展。按地区划分,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产业集群。改装汽车产业集群化,可以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使信息更集中、更快捷,技术创新节奏更快、物流更容易组织,可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及集群效应,今后还会更快发展。
从国内零部件配套市场来看,为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国内几大汽车制造厂正在加紧调整自身的配套方式,逐步向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以适应全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