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林业科学研究.PDF

发布:2017-09-06约3.35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林业科学研究 200 1, 14 (5) : 463~ 47 1  F ores t R esea rch ( )   文章编号: 100 11498 200 1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 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盛 炜 彤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 1) 摘要: 从 1986 年起, 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上村林场, 用间伐方式对 8~ 9 年生的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密度的调整, 每公顷分别为 3 000、2 500、2 000 及 1 500 株; 郁闭度分 别为 0 9、0 7 及 0 6。设置固定样地 6 个, 每年以固定样方调查植物, 观测林下植被发育情况, 共进 行 13 a。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并郁闭度在 0. 7 以下的林分林下植被均迅速发育且良好, 间伐 8~ 10 a 后林下植被覆盖度可达 80%~ 90% , 形成三层垂直结构, 干生物量可达 4~ 5 · - 2 ; 未经间伐或 t hm 郁闭度恢复较快的样地, 林下植被的良好发育推迟到 20 年生以后。通过间伐适当调整密度是促进 林下植被发育的有效方法, 造林密度为 2 500~ 3 000 株 · - 2 的一般林分, 10 年生以后林分密度 hm 应保持为 1 500~ 2 000 株 · - 2 , 郁闭度保持为 0 6、0 7 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杉木人工林林下 hm 植被以蕨类植物为主。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 林下植被发育; 植被演替 中图分类号: S7 18. 54    文献标识码: A   已有的研究证明, 林下植被对林分的养分循环与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 当人工林林下植被 达到一定覆盖度和生物量时, 对林地土壤肥力有明显改善作用[ 1, 2 ] 。研究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发育和演替, 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密度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 以维护地力, 从而为人工 林因单作而带来的地力退化, 寻找一条有效治理途径。关于杉木林下植被发育的研究, 已有不 少论文发表[3, 4 ] , 但都是采用临时样地调查, 该项研究是通过长时间定位观测。 从 1986 年起, 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上村林场, 在 1978 年栽的 ( ) 杉木人工林 8~ 9 年生 中, 通过间伐调整为不同密度的林分, 设置固定样地, 定位观测林下植 被变化。在 1995 年前用固定样方每年测定 1 次, 1999 年又测定 1 次, 共观测 13 a。除进行林下 植被变化的观测外, 每个样地还设置迳流场进行水土流失测定, 同时作土壤剖面记载, 土壤养 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种群测定, 观测林地土壤肥力变化。 1 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上村林场属于中亚热带, 地形为低山丘陵, 海 拔为 250~ 800 m , 属武功山脉。年均气温 172 ℃, 降水量 1 600 mm , 相对湿度 79% 。地带性 ( ) ( ) 植被是以丝栗栲 、苦槠栲[ ]、钩 Cas tanop s is f a rg es ii F ran ch C sc lerop hy lla L in d l Scho t t 栲(C tibe tana H an ce) 及青 冈栎 (Q u ercus g luca T h anb ) 等为主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