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最委屈的科学家.pptx

发布:2016-12-26约1.5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最委屈的科学家 ——叶企孙你或许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却不知道他们与这位“培养大师的大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为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23为两弹元勋中,有一半是他的学生。中国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卫星之父”、“力学之父”、“光学之父”···都是他一手栽培出来的学生,但他的名字却少有人知道。叶企孙,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被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师”,一位我们知道得最晚,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未满13岁考取清华学堂首批弟子,毕业后留学美国,成为哈佛博士,师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里奇曼,23岁时他的第一项研究课题就测出了当时最为精确的普朗克常数h的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长达16年之久。27岁怀揣报国之志,学成归来到清华执教,着手创建清华物理系,4年后包含数理化等6个系的理学院在他的带领下创立。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评价叶企孙的一生:叶企孙先生“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大珩评价:“叶先生不仅教我学知识,更重要的、使我终身受益的是,我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爱国的、无私的人格。”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回忆:“叶先生1933年给我们班讲热力学,他把概念讲的非常清楚。在那些重要而关键的地方,不厌其烦的重复讲解。他讲课时有参考书,但从不按书上的内容宣读。他在两三年时间给不同的班讲热力学,每年所举例子几乎不重复。叶先生备课非常认真,几乎都是用热力学最新发展方面的例子来作讲课的内容,与国外高水平的教授讲学相类似。他教课的过程就是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发挥他自己见解的过程。至今我们这些老学生谈起来,仍觉得叶先生独创性的教课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20余年的教学、科研中,他从不为个人考虑,终身不娶,视学生如儿女,为培养极具才华的李政道,他不顾在签证时招致的质疑破格将其送往美国,李政道最终成为物理学奖获得者;华罗庚当时只有初中学历,他力排众议把他引进清华当助教,仅仅一年多又把他送到剑桥进修,这才有了日后的“中国现代数学教父”;他最得意的学生熊大縝去晋中抗日,去抗日前线制造地雷、炸药等武器,叶企孙默默在后方搜集雷管、炸药等军用物资提供技术支持。后来国共关系恶化熊大缜被诬陷为国民党特务,没有经过任何调查就被秘密逮捕,在押送途中惨遭事故被石头砸死。爱学生如子的叶企孙悲痛不已,几十年为学生奔走从青丝到白发,袭击讨回公道,而自己却因为此事被牵连身陷囹圄,在文革中因为熊大缜的事被疑为国民党的特务,先后两次入狱,数年的狱中生涯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出狱时身体已身患重病,神志不清。当时的中关村一带有不少人看到过他,他穿着一双帮裂头缺德的破棉鞋,有时到小摊上向摊主索要一两个苹果,遇到学生模样的人他会伸手说“你有钱就给我几个,所求不过三五元而已。”文革结束后不久老人与世长辞,按当时有关规定,叶企孙逝世的消息所有报刊都不予刊登,十年后,叶企孙的平反文件才正式公布。老人逝世十五年后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吴健雄等在内的127名海内外著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三年后叶企孙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但叶先生的铜像不像赵忠尧院士所要求的那样树立在“校园中心区”,而是安放在清华新区第三教师楼一个简陋的空荡荡的门厅里。100年前你不顾一切,拯救当时愚昧落后的民族,我们却因历史的脚步走得太快把你忘却,但愿不久的将来,盛世如你所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