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矿业科技短讯
赖明 摘录整理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预测区域矿产
12 月24 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项目在京以优秀成绩通过专
家评审。以此为标志,我国第一次以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及大型变形构造五要
素图为基础,深入分析五要素建造构造特征与动力学环境,为全国大地构造综合研究与编图
提供准确可靠岩石建造物质组成证据的系列大地构造图,完成编制和审定工作。
这套系列大地构造图包括:中国1 ∶250 万沉积岩大地构造图、火山岩大地构造图、侵入
岩大地构造图、变质岩大地构造图、大型变形构造图,中国1 ∶250 万东部中新生代陆缘弧盆
系大地构造图,中国1 ∶250 万大地构造图系列图件和说明书,以及中国太古宙—古元古代、
中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震旦纪、寒武纪—中奥陶世、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二叠
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白垩纪、新生代等各时段的大地构造图。
这套系列图件是在综合集成全国30 个省(区、市)733 幅1 ∶25 万建造构造图,省级245
幅 1 ∶50 万大地构造专题系列底图,东北、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区 1 ∶150
万大地构造系列专题底图及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海量数据和资料基础上编制的,是迄今应用
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动力学视角观察认识中国大地构造最全面系统的重大系列成果。
专家认为,该图件的编制以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动力学思维为指导,以构造单元的大地
构造相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构造观为视角,研究中国大陆各地
壳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等过程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理解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的基
本特征,解释困扰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存在的板块登陆焦点、大地构造研究实践和理论发展重
点、大陆地壳形成过程研究的难点等三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首次为区域矿产预测建
立了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分析成矿构造环境,建造构造分析方法研
究五要素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的成矿地质背景工作思路和方法体系,为基础地质服务
于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示范;首次提出了中国大陆不同时
代的板块构造环境单元,为应用板块构造学说及大陆动力学思维揭示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演变
形成的板块构造环境单元提供了示范;形成的一系列新的认识,对解决与探讨中国大陆形成
演化洋陆格局、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性质、重塑中国陆块群聚散过程与归属、造山类型、成矿
地质背景等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以建造—岩石构造组合为切入点,沉积、火山、侵入、变质、大型变形构造五要素综
合编图为基础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体系和新的大地构造图表达方法,丰富和完善了大地构
造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揭示中国大陆形成演变过程中的板块构造环境,提供了一个”追根溯
源”式的新思维与方法。
据悉,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遵循”边调查、边出成果、边广泛应用”的原则,研
究成果在支撑地质规划部署工作、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和水资源
勘查,以及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摘自《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12-27)
福建与同济大学合作研究海洋地质和矿产
福建地矿局日前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签订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协议,拉开了
该局与同济大学在海洋地质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序幕。
据了解,同济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07 年的全国重点大学,其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拥有我
国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在海洋地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
果。为落实福建省领导关于福建省与同济大学开展全面合作的要求,福建省有关部门与同济
大学有关部门达成了战略性合作框架共识,其中包括福建地矿局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
学院在海洋地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领导的支持下,福建地矿局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
院就贯彻国务院批准的《福建海峡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海洋
经济发展战略,达成了加强海洋地质矿产专业人才培养、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合作,共同推进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地勘单位培养输送地质科技创新人才和复合型
人才等方面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为福建省培养海洋地质与矿产
资源方面的专业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