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侵蚀区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
这幅二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土壤侵蚀区划图,是应用遥感影像编制的五十万分之一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图, 经由百万分之一和四百万分之一两次编缩的基础上,进行区划的。
区划的原则是在类型基础上采用地学编码模型,共设六位编码。第一、二位码是地理地名;第三位码是地貌;第四位码是植被; 第五位码是土壤侵蚀强度;第六位码是外营力,后两位码分别代表土壤侵蚀定量定性要素。
全国按两个层次区划, 第一个层次是依外营力分为三大区:水蚀区、风蚀区和融冻区。但在高纬地带的东北和西北,各有一块融冻水蚀区。 第二个层次是按多名法分区的。多名法中除地名具有唯一性外,第三、 四、五、六位码又有不同的属性或等级。现列表如下:
多名法地学编码模型表
编码位次 第三位 第 四 位 第 五 位 第六位 要素 地 貌 植 被 侵蚀强度 吨/公里2年 外营力 1 高 原 森 林 微 度 〈500 水蚀(A) 2 高原山地 林 灌 微度-轻度 风蚀(B) 3 高原盆地 森林草原 轻 度 500-2500 风蚀水蚀 4 山 地 森林栽培植被 轻度-中度 融冻(C) 5 山地丘陵 灌从栽培植被 中 度 2500-5000 融冻风蚀 6 丘 陵 草 原 中度-强度 融冻水蚀 7 岗台地 草 甸 强 度 5000-8000 8 平 原 栽培植破 极强度 〉8000 9 平原丘陵 栽培植被草甸 10 绿 洲 * 荒漠(草原)**
* 绿洲代表山前盆地交界处,地下水出露的地貌部位。
** 荒漠代表无植被。
下面按两个层次分述各区土壤侵蚀特征:
一、水蚀区 (A)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沿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边缘向西南直到藏东高山峡谷区以东的地区为水蚀区。区内又分十九个亚区,分述如下:
1A.大小兴安岭山地森林轻度水蚀区 编码为014131。 包括大兴安岭东坡,伊勒呼里山和小兴安岭。由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 坡缓谷宽,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土层薄,森林根系横卧,株距大。 本区是我国木材供应基地之一。
2A.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林灌轻度椫卸人辞? 编码为024241。 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吉林哈达岭,龙岗山等东部山地及辽东半岛。 由花岗岩类,砂页岩类和片麻岩类组成,发育暗棕色森林土和棕壤, 土层厚薄不同。长白山区,森林茂密,侵蚀轻微。辽东半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
3A.松嫩平原外围岗台地栽培植被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37861。本区围绕松嫩平原呈马蹄形分布。为海拔200至500米的台地, 由砂页岩类或未成岩松散层组成,发育典型黑土,由于开发历史短, 尚有较厚层的黑土,是东北主要粮食基地之一、在松花江与第二松花江的二级阶地上, 黑土侵蚀严重,沟谷侵蚀规模、速度仅次于黄土高原。
4A.三江平原栽培植被沼泽草甸微度水蚀区 编码为048911。黑龙江、松花江和鸟苏里江三条江的下游,散流形成的三江冲积平原。古河床, 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处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 岗地上有轻微水土流失。
5A.松辽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 编码为058811。 本区为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但不包括科尔沁沙地。发育厚层黑钙士和草甸土, 是东北最重要的粮食基地。北部为波状起伏平原,南部较平坦,多沼泽。 低岗地种植区有轻微水土流失。
6A.辽西冀北山地林灌中度水蚀区 编码为064251。 本区包括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医巫闾山和燕山山地。由花岗岩类、 片麻岩变质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山地褐土与粟钙土,土层薄, 局部地区裸岩比例高,常有泥石流发生。陡坡开荒,土层侵蚀殆尽,难以恢复。
7A.太行山山地林灌中度椙慷人辞? 编码为074261。本区包括大、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山地。主要由片麻岩类、碳酸盐岩类组成, 以褐土为主,局部有山地棕壤,土层薄,针阔次牛林灌恢复差, 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
8A.黄淮海平原栽培植被微度水蚀区 编码为088811。本区西部、 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洪泽湖、高邮湖、 新通扬运河等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流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是我国主要粮、棉基地。
9A.山东丘陵灌丛栽培植被中度水蚀区 编码为096551。 位于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砂页岩类、碳酸盐岩类组成, 风化程度深,土层较厚,但开垦历史久,土层变薄。尤其是沂蒙山区, 片麻岩风化壳变薄,乃至局部土层已侵蚀殆尽,有“跑水、跑肥、跑土、跑面、 跑人”之称。
10A.黄土高原栽培植被极强度水蚀区 编码为101881。西、北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以太行山,秦岭为界。 黄土是第四纪松散沉积,以粉沙为主,且有垂直节理,容易冲动。暴雨作用下,坍塌迅速, 沟谷发展很快,常造成高含沙量水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