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外可见分光光.ppt

发布:2017-06-08约6.2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定义 二、原理 三、应用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 定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般是在200~760nm波长范围内选择。 二. 原理 1.透光率或透光度T :透过光的强度为Ⅰt与入射光的强度为Ⅰ0之比称透光率或透光度,用表示,即:T=Ⅰt/Ⅰ0*100% 2.吸光度A: 透光率的倒数反映了溶液对光的吸收强度,其定义为: A=-lgT;T=10-a。 3.实践证明,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该溶液的浓度、溶液液层的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当入射光的波长保持不变,则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液层的厚度有关。朗伯和比尔分别于1760年和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液层的厚度的定量关系。 即:朗伯-比尔(LamLer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一定的某一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时,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以及溶液的温度等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该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液层的厚度L成正比。 A=ECL 或 C=A / EL 其中:A为吸光度; C为溶液浓度; E为常数,称为吸收系数; L为光通过溶液的长度,单位为cm; 吸光系数E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个常数,它与入射光的波长、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温度等有关。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当溶液的浓度为1%(C=1),光通过溶液的长度为1cm时,E=A,称为百分吸收系数(E1%1cm),表示为 E1%1cm= A / C L。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三. 应用 1 定性 1.1鉴别方法:物质的定性就是对物质作鉴定,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鉴定时,主要根据光谱上的一些特征吸收,包括最大吸收波长、最小吸收波长、肩峰、吸收系数、吸收度比值等。 (1)对比吸收光谱图的一致性(将试样与其标准品配成相同浓度的溶液) (2)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的一致性(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 (3)对比吸收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的一致性 a.吸收峰: 曲线上吸收最大值且比左右相邻都高之处称为吸收峰,它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b.谷: 峰与峰之间且比左右相邻都低之处称为谷,它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收波长 c.肩峰 : 在吸收峰旁形状像肩的小曲折处叫尖峰 d.末端吸收: 吸收光谱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呈现强吸收,吸收度相对大但不成峰形的部分 1.2杂质检查:利用不同化合物的紫外光吸收不同(具有特征吸收波长)进行杂质检查。 1.纯度检查 2.杂质限度检查(有时可利用峰谷吸光度比值控制杂质贤亮)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 定量 2.1.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1)标准曲线法 测定时,先配制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吸光度, 考查浓度与吸光度成直线关系的范围,然后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 绘制A-c关系曲线,或叫工作曲线。如符合比尔定律,将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也可用直线回归的方法,求出回归的直线方程。再根据样品溶液所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或或回归方程求得样品溶液的浓度。 (2) 对照品比较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后,按下式计算含量,即得。 计算式 A样×W对/稀释倍数×100×1 含量(%)= ————————————-- ×100% A对×W样/稀释倍数×100×1 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