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年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doc

发布:2017-06-09约1.43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鞍山市中考试题(六三制语文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⑴-⑶题。(4分)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悲状尝试,中华民族远征太空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从6年前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宫”,到4年前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再到去年翟志刚从神舟七号出舱????? ,中国航天人从蹒跚学步到攀登高峰,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 在了太空之上。一个艰守着千年梦想的民族,一定也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 ⑴给加点字注音。(1分) ??? 携手(???? )??? 蹒跚(???? ) ⑵文段中有两个书写有误的字,请将改正后的字写在下面。(1分) _____????? _____ ⑶请结合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写在文段空白处。(只填序号)(2分) ??? 备选词语: A.散步??? B.漫步??? C.标记??? D.标注 3.下面两个句子中各有一处语病,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原句的下面。(2分) ⑴乡愁诗人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你可以是海上的小舟,但你不能随波逐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09年4月,从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流感(俗称猪流感)疫情快速蔓延世界,中国内地也继续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一些患者或与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为避免传染其他人而接受隔离观察治疗。一位来自成都的被隔离者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不出来,你们就很安全!”请你给他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40字左右。(2分) 6.名著阅读与积累。(4分) ⑴《水浒》塑造了108位栩栩如生的草莽英雄形象。作者刻画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如同样是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_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社会地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他在忍无可忍之下才被逼上梁山;________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恩仇必报,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⑵名著阅读有很多方法。央视“百家讲坛”最近推出的鲍鹏山《新说水浒》,就用了新方法、新角度,因而有了新观点。请根据你的阅读,各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上述两个人物。 7.古诗文填空。(14分) ⑴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⑵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⑹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⑺____________________,天际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⑻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⑼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规律,富有哲理情趣。 ⑽李白在《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⑾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桃花源中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寄寓了他对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 得分 评卷人 ? ? ? 二、阅读(满分60分) ?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8-10题。(10分) ???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