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变频器的控制对象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和三相交流同步电机,标准适配电机极数是2/4极 序号 优点 1 平滑软启动,降低启动冲击电流,减少变压器占有量,确保电机安全 2 在机械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提高工作速度 3 无级调速,调速精度大大提高 4 电机正反向无需通过接触器切换 5 非常方便接入通讯网络控制,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 电机控制 算法 功率半 导体技术 V/F控制 SCR GTR 矢量控制 IGBT 计算机 技术 单片机 DSP IGBT大容量化 更高速率和容量 如:矩阵式变频器 大功率传 动使用变 频器,体 积大,价 格高 未来发展方向 完美无谐波 PWM技术 SPWM技术 PWM优化 新一代开关技术 无速度矢量控制 电流矢量V/F 70年代 80年代 60年代 90年代 高速DSP 专用芯片 00年代 超静音变频器开始流行 解决了GTR噪声问题 变频器性能大幅提升 大批量使用,取代直流 算法优化 更大容量 更高开关频率 PWM技术 空间电压矢量 调制技术 变频器体 积缩小, 开始在中 小功率电 机上使用 10、变频器分类 供电电源 低压 220V/1PH、220V/3PH、380V/3PH 高压 3000、6000、10000V/3PH 控制算法 通用 内置V/F控制方式,简单,性能一般 高性能 内置矢量控制方式,复杂,高性能 变换方法 (拓朴结构) 交直交 电压型(储能环节为电解电容) 电流型(储能环节为电抗器) 交交 无储能环节 注: 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因结构简单,功率因素高,目前广泛使用 常用设计功率在315KW 11、变频器工作原理 ~ 整流部分 储能环节 逆变部分 M 控制系统 交流 (1)交流低压交直交通用变频器系统框图 直流 直流 交流 整流器: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的电力电子装置,其输入电压为正弦波,输入电流非正弦,带有丰富的谐波。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电力电子装置,其输出电压为非正弦波,输出电流近似正弦。 (2)单相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S1 S4 S2 S3 Ed U1 S1,S3导通 S2,S4导通 S1,S3导通 S2,S4导通 S1,S3导通 S2,S4导通 f1 f2 Ed U1 逆变器的功能: 通过改变开关管导通时间改变输出电压的频率 通过改变开关管导通顺序改变输出电压的相序 (3)三相逆变电路 S1 S4 S5 S2 S3 S6 U V Ed W 561 UUV UVW UVW 612 123 234 345 456 561 612 Ed 缺点: 输出电压的谐波分量太大 电机谐波损耗增加,发热严重甚至烧坏电机 转矩脉动较大,低速运行时影响转速的平稳 直到从通信技术中采用PWM调制才大大的缓解了以上问题 电机 A、模糊型洗衣机 B、变频空调(交流变频、直流变频) C、臭氧技术 ★技术特点:O3极不稳定,极易分解成一个氧分子和一外氧原子。 ★应用 20世纪80年代,臭氧型电冰箱。 20世纪90年代,消毒柜问世。 (4)应用 第一章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一、模糊控制技术 1、模糊控制技术发展历史 A、1965年,模糊数学奠基人L、A、ZADEH创立了模糊逻辑理论。 B、1974年,英国学者Mamdani用模糊控制技术实现对蒸气机的控制。 C、1980年,日本熊本大学山川烈试制第一块模糊控制集成电路。 D、1991年,美国Neuralogix公司把模糊IC投放市场。 第一章 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2、模糊控制理论出现的必然性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单变量系统的 反馈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解决多变量系统的 优化控制 第一章 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3、现代工业具有以下特征: 复杂性:系统结构和参数的高维、时 变、高度非线性。 不确定性:系统内外部的未知和不确定 的因素。 高标准的性能要求。 第一章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4、模糊控制的特征: 不需要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而要求有关的控制经验和知识。 鲁棒性强:系统稳定。 适用于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系统的控制。 第一章 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图 第一章 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5、应用 A、20世纪80年代,日本投入大量资金研究。(佳能、索尼等公司) B、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中国学者进行研究。 第一章 现代家用电器中的新技术 二、纳米技术 1、发展概况 A、19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