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班级 生技061
学号200601153105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控
姓 名 韩 九 州
系 部 畜 牧 系
专 业 生物技术及应用
指导教师 王 利 红 职称 助教
日 期 2008年12月—2009年6月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控
韩九州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 、仔猪育肥猪发生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本病对猪场生产了威胁,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对猪场安全及其重要,各猪场要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严格消毒,确保猪场安全。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诊断 防制措施
前言
1987年美国首次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s syndrome PRRS)俗称“蓝耳病”病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B类传染病,在我国亦将其归为二类传染病。但近年来,由PRRS 变异毒株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已经相当于一类疾病。90年代初欧洲开始流行,到1993年,欧洲共5000多个猪场发生该病,短短几年几乎席卷了整个北美和欧洲大陆。1996年由国外传入我国以来,以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使我国的养猪业面临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病原
PRRS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中等大小有囊膜,二十面体对称,核衣直径40~50nm衣壳上有长约5nm的短突起,病毒粒子显卵圆形直径50~60nm基因组大小约15kb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本病毒不能凝集样羊、猪、牛、鼠、马、兔、鸡和人O型红细胞。血清学试验及结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PRRS可分为两种基因型即欧洲型(简称A亚群)和美洲型(简称B亚群)两者在形态和病理化性状上相似但因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证实在抗原性上有较大差别,并且对细胞的嗜性也不同。
本病对氯仿、乙醚敏感经其处理可以灭活,不同的温度和PH值对病毒的活力影响很大,当温度37℃持续48小时和56℃45分钟可以使病毒丧失活性,但在4—20℃72h病毒仍全部存活,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在-70℃或-20℃下可以保存病毒数月,当PH小于5或大于7时本病毒感染滴度降至90%以上。
2.流行病学
猪和野猪时PRRS的唯一自然宿主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对PRRS易感,但以孕猪(特别是怀孕90日龄后)和出生仔猪症状最明显,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通过人工方法证明禽类可以感染本病且呈亚临床症状并能向外界散毒24d,从一些飞禽的粪便中还分离PRRS因此可以推断飞禽时PRRS潜在的传染源。
感染猪和病复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猪在康复后的3个月内可持续排毒。病毒可以通过鼻眼分泌物、粪便尿、胎儿、子宫和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在猪群与猪群或猪群内水平传。感染本病的母猪还可以胎盘将PRRS传播给仔猪,携带PRRS的公猪可通过精液使大批母猪感染本病。饲料、饮水、污染的器械用具和人员,携带病毒的昆虫和鸟类等这些因素在传播中的作用不能完全被忽视。主要表现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率高可高达20%以上哺乳仔猪一周以内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严重时断奶前死亡可高达50%~100%。
本病发生在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老疫区则为散发,在猪群内该病存在持续性感染的现象,病毒在族群间传播速度极快在2-3个月内一个猪群的95%以上均变为血清学抗体阳性,并在体内保持10个月以上近几年PRRS在一些新的流行特点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出现多样化混合感染也日趋严重。PRRS的毒力有增强的趋势。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猪“高热病”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分离到的病毒采用全基因序列分析回归本动物感染试验技术迅速锁定了新的变异猪蓝耳病病毒,最终确定变异猪蓝耳病毒。猪“高热病”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最短的3天最长的28天,一般自然感染14天,受病毒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
3.1繁殖母猪 发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绝食、发热、嗜睡、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