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课件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告诉我们,农业区在其开发、整治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方针,走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7 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是( ) A.红松、杨松 B.红松、紫椴 C.落叶松、红松 D.落叶松、杨树 例1 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例2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 东北区域跨五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区 C. 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 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D C 例3 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 国最高 B. 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C. 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 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 C * 长白山 五大连池 三江平原 内蒙古东部 东北地区 黑 龙 江 省 辽宁省 吉 林 省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东北地区地形地貌 黑 龙 江 乌苏里江 图们江 鸭绿江 额尔古纳河 兴凯湖 松 花 江 嫩 江 辽 河 东 北 地 区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内蒙古高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读图完成课本P27活动 土地资源丰富 3、气候: ——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纬度:38o-53o N 经度:115o -135oE ) 气温 降水: 辽宁南部: 中部: 大兴安岭北部: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3600°C)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1000°C—3600°C) 春小麦、马铃薯、大豆(1000°C)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8000℃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4500—8000℃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亚热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3400—4500℃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暖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1600—3400℃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中温带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1600℃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寒温带 作物熟制(耕作制度) ≥10℃积温 范围 温度带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类型 分布 特征 地位 黑土 黑钙土 ?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 松嫩平原中西部 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1)土壤肥沃(2)土地资源丰富 (2)土地资源丰富 ① 耕地面积广大 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二倍。 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②宜农荒地多: 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有利的自然条件: 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 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 宜农荒地多 气候温和湿润 讨论? 东北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图4-2-8,图4-2-9,图4-2-10)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种植业中粮食种植占绝对优势,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主。 耕地主要分布区:图4-2-11 耕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林地主要分布区:(图4-2-12)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特点: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也是优质木材的生产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成就: 2、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 3、全国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4、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