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课程设计计算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广州市东濠涌污水处理工程拟设地下水质净化泵房滤池,滤池呈长方形,由
西北向东南布置。长约90m,宽约25m,基坑深约6m。建设场地的地貌单元属
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形起伏小,原为闲置地,经人工平整后地势平坦,钻孔孔口
高程为8.30m。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北侧为约5m 宽的过道,东侧距离坑边为4m 有一排旧老民居,基础和结构
差;南侧7m 为6层的小学教学楼,西侧为河涌 (涌堤距离坑边15m)。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场地勘察揭示的地质资料,经综合整理,可将场地内岩土自上而下划分
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土层、残积土层及白垩系沉积岩等四大类。
现分述如下:
ml
人工填土层 (Q ,层号1)
4
顶面高程8.30~9.55m,厚度3.00~4.50m;土性为杂填土,灰褐、灰黄、
褐红等杂色,由粉质粘土、中粗砂、砾砂、碎石、砼块、块石等建筑垃圾组成,
硬质物含量约占20~70%,稍湿,稍压实。标贯试验2次,实测击数范围值 N’6~
7击。
mc
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土层 (Q ,层号2)
4
普遍分布,按土性不同可划分为4个亚层。
(1)、淤泥、淤泥质土 (层号2-1)
各钻孔均有分布,顶面高程6.32~4.40m,顶面埋深3.00~4.50m,厚度
0.50~3.70m。呈灰黑色,饱和,流塑,粘性好,含有机质、粉砂,局部夹薄层
粉质粘土。标贯试验7次,N’2~4击。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60kPa。
ak
(2)、粉土 (层号2-2)
共10个钻孔有分布,顶面高程4.58~2.30m,顶面埋深4.90~6.70m,厚度
0.50~2.90m。呈灰黄、褐黄、灰白色,饱和,稍密状,局部夹较多砾砂。标贯
试验9次, N’6~10击。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160kPa。
ak
(3)、粉质粘土 (层号2-3)
共7个钻孔有分布,顶面高程4.53~1.75m,顶面埋深4.50~7.20m,厚度
0.50~3.30m。呈灰黄、褐红色,湿,可塑状,粘性好,局部含较多粉砂。标贯
试验4次,N’7~14击,N’ 10.5击。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180kPa。
m ak
(4)、中砂、粗砂 (层号2-4)
共7个钻孔有分布,顶面高程4.00~1.23m,顶面埋深5.50~7.80m,厚度
0.50~3.00m。呈灰黄、褐黄、灰褐色,饱和,稍密状,含粘粒。标贯试验6次,
N’11~14击, N’ 13.2击。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180kPa。
m ak
el
残积层 (Q ,层号3)粉质粘土
共8个钻孔有揭露,顶面高程3.60~0.73m;顶面埋深4.80~8.30m;层厚
0.50~4.80m。褐红色,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湿,硬塑状,稍具粘性。标
贯试验7次, N’16~28击, N’ 21.7击。建议承载力特征值f 300kPa。
m ak
白垩系沉积岩 (K,层号4)
场地内基岩属白垩系褐红色泥质粉砂岩。受岩性、构造等因素影响,基岩风
化不均,局部存在软硬夹层现象,根据钻孔揭露深度,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
岩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微风化岩带。
(1)、4-1全风化岩带
ZK1、3、8、15共4个钻孔有揭露。顶面高程2.32~-0.5m;顶面埋深7.00~
9.50m;层厚2.30~3.40m。原岩结构可辨,已风化成坚硬状土,遇水易软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