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考试大纲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考试大纲
1、掌握C/S模式与B/S模式的不同,以及相比较下各自的优缺点。
C/S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在客户机上安装了客户机应用程序,第二层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管理程序.在C/S模式的工作过程中,客户机程序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接收并且处理客户机程序提出的请求,然后返回结果.
C/S模式特点:①.将应用与服务分离,系统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②.C/S是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适用于局域网,有可靠的安全性③.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端的直接连接,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④C/S模式中,作为客户机的计算机都要安装客户机程序,一旦软件系统升级,每台客户机都要安装客户机程序,系统升级和维护较为复杂 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本质是三层结构的C/S模式。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浏览器软件,在服务器上存放数据并且安装服务应用程序,服务器有WWW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等。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进行信息浏览、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服务。
B/S模式的优点: ①实现了集格式化文本、图形、声音、视频信息为一体的高度交互式环境,使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②系统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好。③使用方便、界面友好,可大大节省应用系统开发的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缺点:①数据传输量大,运行速度会慢②安全性差
2、掌握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P40
①系统分析:提出任务、确定目标、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审核、详细调查、功能与数据分析逻辑设计(数据流程图等)、审核 ②、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审核 ③、系统实施:编程、调试、系统转换、运行与评价
3、掌握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与面向对象方法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参考P51并结合自己的总结 (或按课堂课件复习)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①有严密的理论基础;②强调系统开发的整体性和全局性;③强调“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④强调严格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相继展开;⑤强调规范化和标准化;⑥适用于需求明确的、复杂大型系统的开发。
不足:①开发周期过长,严格的阶段划分和文档要求费时费力②难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不能做出迅速的响应;③后阶段的正确与否完全依赖于前一阶段;④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要完全掌握用户需求,预见可能的变化,这有违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面向对象方法优点:①更接近于现实世界,实体——对象。(面向对象设计创造了一个为软件实现的现实世界模型。)②开发效率高(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体系结构之间的转换。例如类图到面向对象程序语句的自然转换。)③开发过程简捷,过渡自然;生命周期法的分析、设计与编程使用不同的模型工具(数据流程图、模块结构图、程序流程图),模型之间需要转换;面向对象方法从分析到设计、编程使用相同的模型工具(例如UML的类图)。④应变能力强(需求变化时,可直接修改分析与设计的类图,再改程序。)⑤系统可维护性、重用性高(类的继承特性使代码实现更好的重用性。“封装”把对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分开;也使对象(程序模块)相对独立性高,更容易修改、维护。)
不足:①开发初期,很难得到系统的全貌,可能导致系统结构不合理;
②技术、概念较难理解,用户参与分析与设计比较困难;
③系统分析与设计任务重(系统设计出来后编程工作比生命周期法相对容易些)。
4、理解原型法的作用和基本思路 P48
通过快速建立并供用户使用的原型确定用户的信息需求。
原型法的基本思路是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根据用户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和想法,先很快建立一个应用系统的骨架,作为应用开发的实验模型。通常把这个实验模型叫做系统的原型(Prototype)。用户先运行这个原型系统,熟悉它,使用它,受到启发和取得经验,然后对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提出精确、具体的需求,在对系统的需求最后决定后,再用传统的方法(生命周期法)建设系统。
5、了解BPI、BPR的概念 P63
业务流程改善(BPI)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连续、渐进的改善。
业务流程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效率等获得巨大的提高。
6、了解业务流程改革的四种类型 P76
局部的流程改革;全部的流程改革;全局的流程改革;扩散的流程改革
7、理解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任务(目标)和主要内容。P117-118和P142-P150 理解逻辑模型的组成(包括DFD、数据字典、加工处理的说明) (此部分内容按课件复习更容易些)
系统分析的任务:明确要开发的系统到底要干什么,即系统的详细功能、性能要求。
主要内容:(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