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doc

发布:2018-01-27约2.4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 刘柯 (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4~12小时后,血糖明显下降,酸中毒得到纠正,治愈出院;结论 在糖尿病中一种最为普遍的急性并发症就是酮症酸中毒,这种病症在治愈方面较为困难,所以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诊治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200-01 在糖尿病中一种最为普遍的急性并发症就是酮症酸中毒,它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要想尽早的诊断出是否患有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病症,现对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25,均为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龄17~74岁,平均51.1plusmn;4.2岁。所有患者均有各种程度的恶心及呕吐病史,有糖尿病史19例,病程2个月~15年,平均4.9plusmn;1.1年。感染患者12例,减少糖药治疗或停止胰岛素的有7例,二者兼有的有5例,胰岛素使用量短缺的有1例。 1.2 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生化资料统计:血糖(20.7plusmn;11.1)mmol/l,碳酸氢根离子(13.5plusmn;4.59)mmol/l,血钾(4.23plusmn;0.59)mmol/l,血钠(135.2plusmn;4.9)mmol/l,血尿素氮(8.03plusmn;3.7)mmol/l,尿糖(++)~(++++),尿酮体(++)~(++++)。 1.3 治疗方法 (1)全部使用双路静脉补液,按照心肺功能和脱水情况在使用1到2小时中补充1000至2000毫升的生理盐水,快速滴注,倘若患者的心功能异常,那么要适当的放缓滴注速度。 (2)胰岛素的补充要采用最小原则:胰岛素的剂量保证0.1U/kg,同时要每隔1至2个小时测试尿和血糖常规,按照血糖的减少状态确定胰岛素的剂量,假设血糖的减少量已经在使用胰岛素前的30%,同时还可将平均减少3.9~5.6mmol/l作为参考指标,这时滴速可以不变:假设血糖没有明显减少趋势,那么就意味着病人对胰岛素的抵抗性较强,应加大剂量,假设血糖减少特别明显,那么病人会出现低血糖情况,要进行恰当处理,一旦血糖减少到13.9mmol/l的时候,尿酮体还是阳性的,那么变成使用浓度是5%的葡萄糖液,同时将胰岛素加入。(3)避免电解质紊乱情况:在刚投入治疗过程中血钾上升属于正常情况,然而随血容量的加大,治疗1至4小时血钾就会降低,所以在治疗进行后假设尿量每小时30ml,要实施静脉补钾,每天坚持6至8小时,及时关注血钾、血氯、血钠的情况。(4)避免酸碱失调:在进行治疗时要保证碱性药的使用量,刚进入治疗阶段是通常是不补碱的,而后会按照液体的使用情况予以斟酌,早期补碱会恶化脑水肿,假设血pH是7.0~7.1,便能够注射250ml 5%的碳酸氢钠,检测血气情况,pH是7.2,补碱要马上中断。(5)治疗缘由:除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昏迷时都要进行以上治疗,感染的病人要在治疗中还要采用抗感染治疗,鼓励意识清醒的病人多喝水。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治疗4~1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酸中毒得到纠正,临床治愈出院。 3 讨论 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在类型上有联系,但和病程却毫无关联,1型的糖尿病可能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而2型的糖尿病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精神刺激、创伤、妊娠、饮食不当(酗酒、食品过甜等)、手术、胰岛素减量不合常规、分娩、胃肠疾病(腹泻、呕吐等)、突然停止治疗、急性感染等。酮症酸中毒出现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胰岛素不足[1]。现在,世界各国都主张最少使用胰岛素,但是其浓度一直趋于上升趋势,效果较明显;避免肌注法及皮下法能够降低其浓度,但容易储存,会导致低血糖。 治疗方法不仅有静滴胰岛素,还有足量补液法。由于DKA病人都有不同层次的脱水情况,胰岛素也就不能发挥其作用,要马上补充盐水,若病人意识清楚那么要鼓励其多喝水。失水明显血容量会降低,致使患者休克。若收缩压没超过70mmHg,肾滤严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