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六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本论》选读 第六讲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中央党校经济部 教授 石 霞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前 言 以产业资本整体为研究对象 是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基础 是商品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六个转化 两种竞争 两个规律 平均利润率规律 价值规律 部门内竞争 部门间竞争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最一般的转化形式 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所费资本是资本家为生产剩余价值垫支的成本 生产商品本身的耗费与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耗费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耗费,劳动的耗费大于资本的耗费,差额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转化利润 剩余价值不仅是所费资本的增加额,而且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 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利润反映资本的盈利能力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的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虽然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的比率,但两者量上不等,反映关系不同 4、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剩余价值率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周转速度 不变资本节约程度 商品价格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以产业资本总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资本如何在不同部门间转移,实现利润的平均化 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率平均化的内在动力是等量资本实际带来的利润量不等与等量资本要求带来等量原则的矛盾 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必然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 不排除个别资本获得超额利润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三、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价值理论在这里得到了补充和发展 1、市场价值的基本定义 2、部门内竞争形成市场价值 3、供求与市场价值形成的关系 4、供求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四、现实意义 1、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本性没有改变 虽然当代资本形态比马克思时代,要复杂的多,除了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外,还出现种类繁多的虚拟资本,但是,这些资本更能直接地体现了资本逐利的本性。 2、完善的制度是资本流动外部条件 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才能保证资本流动的合理性 建立严格的市场规范,才能保证资本运动的有效性 建立便捷的市场手段,才能保证资本运动的及时性 3、当代资本流动的新变化 1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利用,可以阻止传统产业利润率下降。 减缓资本流动的新因素: 资本转移所付的巨额“沉没成本”,阻止了资本的跨行业转移 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跨国但不跨行业流动 资本流动速度加快 老祖宗不能丢 要讲新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