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实验播放】
1、实验目的:
(1)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1)
5、数据处理
6、注意事项
(1)7、误差分析
【试题解析】
例1 (2)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压从0V开始测量.
解析 (1)电压表的量程应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6 V,故电压表选B.小灯泡的额定电流0.1A,故电流表选C.由题目要求可知变阻器用分压式(要求电压从0V开始测量),故选电阻较小的E.
(2)小灯泡的电阻R==60Ω,故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变阻器接成分压式,电路如图2所示。
例2 某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U和I的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U/V 0.20 0.6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I/A 0.020 0.060 0.100 0.140 0.170 0.190 0.200 0.205 灯泡发光情况 不亮 微亮 逐渐变亮 正常发光 (1)在图3中画出I—U图线.
(2)在图线上可以看出,当功率增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
(3)这表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
解析 (1)根据I、U数据,在坐标纸上找出对应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即得到I—U图线,如图4所示.
(2)在I—U图线中,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倒数即为这一状态的电阻值,即R=,从图线上看出开始灯丝的电阻不变(直线);后来图线变成曲线且斜率越来越小,即电阻越来越大.故后来灯丝的电阻随功率增加而变大.
(3)当I、U变化时灯丝的功率增大,温度也升高,电阻增大,所以本实验可以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3使用如图5所示的器材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且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的关系曲线.已知小灯泡上标有“6V,3W”字样,电源是3个铅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测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Ω,2A”.要求:
(1)把图中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图6的4个图象中哪个可能是正确的?简单说明理由.
答: 。
解析 变阻器通常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可以有限流与分压两种接法,根据题意,由欧姆定律易得灯泡电阻约为12Ω。若采用限流,即使变阻器阻值用到最大,灯泡电压最小值可达4V左右,其电压调节范围约在4~6V,显然不宜选取合理数据范围作电功率与两端电压平方关系图线.而采用分压接法则灯泡两端电压变化范围为0~6V,便于选取数据作相应图线,至于电压表与电流表采用内接、外接,题目未给表的内阻,但实验学生用表的电阻为10Ω左右时,内、外接表误差差别不大,本题不作要求,连线时应注意量程选择与表“+”“-”接线柱接法,接线如图7.
图6中所绘图线,由横、纵坐标可知为P—U2图线,小灯泡在点亮时灯丝温度可高达上千摄氏度.随电压升高,灯丝温度升高,相应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与相应电阻不变时的功率相比要减少,或者说由P==·U2知,该图线斜率为,随U增大,R增大,斜率减小,因此D图可能正确,而B图是R不变时的图线.
【实验拓展】
1.例4 图8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
(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8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9(a)和(b)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 ;简要说明理由: 。(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不计,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Ω.
(2)图9(c)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2的阻值为 Ω.
(3)举出一个可以应用热敏电阻的例子: 。
解析 (1)为了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应采用图9(a)的分压式电路.电压可从0V调到所需电压,调节范围较大.
(2)流过R1的电流I1==mA=36mA,流过R2及热敏电阻的电流I 2= I -I1=34mA,从I—U曲线图上可读出对应此时的热敏电阻的电压Ux=5.2V,则R2=≈111.8Ω.
(3)热敏电阻有很多用途,如热敏温度计、温控开关等.
2.压敏电阻的应用
例5 有一种电阻叫做“压敏电阻”,它是以氧化锌为主要材料,掺人少量的氧化铋、氧化锑、氧化钴等经烧结制成,其伏安特性图线如图10所示,它经常被用作家用电器的保护电路,图11是某影碟机(VCD)的电源电路的一部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