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ppt

发布:2017-04-21约1.8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三 章 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 装卸机械设备类型的选择和吊索具的设计 工艺流程的合理化 货物在运输工具和库场上的合理配置和堆码 司机和工人的先进的操作方法;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类型;底盘车系统;跨运车系统;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系统;轨道式龙门起重机系统;叉车系统;船舶;跨运车—龙门吊混合系统;集装箱多用途码头的装卸工艺系统;各类装卸工艺的类型效益评估;计划作业量的大小 所需土地面积的可能性 集装箱船的装载量和到港频率 投资能力的大小 场地作业效率的高低 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的方式 集装箱损坏率的高低 装卸机械的维修费用 码头作业的灵活性 实现自动化作业的要求;实例一:上海外高桥一期全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自然条件 位于长江南岸、外高桥保税区A区,西距吴淞口6公里,东距东海约85公里,毗邻上海外环线、沪崇苏越江高速通道,集疏运条件极其优越。 码头岸线900米,拥有三个全集装箱泊位,港址处长江主航道,前沿水深-12米,可停靠第五、六代集装箱船。陆域面积50万平方米,后方纵深550米,平面集装箱箱位8200余只,其中近800只冷藏箱位。 ;机械配备 拥有11台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最大负荷量达60吨,最大跨度为55米,可操作第五、六代专用集装箱船舶;堆场配有负荷量35-40吨的轮胎龙门吊42台,可进行“堆五过六”堆箱作业;集装箱卡车、集装箱叉车、集装箱堆高机、专用挂车等各类水平机械150余台。 ;工艺流程 ;实例二:新型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介绍;图1:双40英尺新型高效岸桥 ;;2、继双40英尺岸桥之后,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又开发了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该岸桥综合了双40英尺和双小车岸桥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二者的不足。理论上这种新型的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装卸效率可达到每小时90~100个自然箱,结构形式如图2。 ; 图2: 双40英尺双小车岸桥 ;;基本参数如下:;二、新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基于自动化仓储技术的新型自动化集装箱装卸工艺: 简介: 基于自动化仓储技术的新型自动化集装箱装卸工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新型岸桥和新型立库式集装箱堆场。 ;1、新型岸桥见图3,它与以往的设计不同点在于它有3个小车,其中陆侧小车和海侧小车都有吊具和升降机构。它是在40英尺常规岸桥基础上,再配置一个陆侧小车和一个转运小车。两个起重小车都安装在主梁轨道上,与原起重小车共用轨道,海侧小车位于岸桥主梁前端,陆侧小车位于主梁后端;转运小车轨道设置在主梁的外侧,与原轨道平行,转运小车悬挂在外侧轨道上,位于两个起重小车之间。两个起重小车都只负责垂直方向起吊集装箱,集装箱在两个起重小车之间的水平运输由转运小车完成,陆侧小车根据不同的装卸需要设定在某一个固定位置,在一段时间内可不进行水平运动,海侧小车可以进行水平和垂直运动,以保证效率最高。新增加的转运小车由行走机构和载运机构组成,载运机构用来中转海侧小车和陆侧小车抓取的集装箱,转运小车通过行走机构能在轨道上作简单的水平运动。;注:1.起重小车轨道 2.海侧小车 3.转运小车 4.转运小车轨道 5.常规岸桥桥架 6.陆侧小车 7.集卡; 2、新型立库式集装箱堆场将自动化立体仓储技术应用于集装箱堆场。 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具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自动仓储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各种输送机(梭车、升降机、堆垛机等)、信息检测传递系统。;作业时(以卸船为例,装船为其逆过程),岸桥的海侧小车从船上吊取集装箱,转运小车运动到海侧小车的正下方,然后海侧小车将集装箱直接放到转运小车上,之后再去吊取下一个集装箱;转运小车将集装箱运送到横梁后方的陆侧小车正下方,陆侧小车将集装箱吊起后,转运小车返回海侧小车处,等待运送下一个集装箱,同时,陆侧小车将集装箱放到位于岸桥下方的转运平台上,完成一次卸箱作业。如图4所示,当新型岸桥将集装箱从船(或火车)上卸下,放到对应的转运平台上后,转运平台上的射频识别系统将对集装箱上的标签进行读取,然后将信息传送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将已分配好的货格位信息发送给回转平台,回转平台将集装箱分配至离目的室最近的梭车,梭车将集装箱运送到指定出入口时,起升机构将集装箱提升到指定层位,然后位于立库内的梭车将集装箱运送到指定货位。这就是集装箱入库的流程,反之则为出库流程。 ;注:1.自动化立体仓库 2.梭车 3.起升机构 4.货格 5.出人口 6.转运平台 7.新型岸桥 ;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