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水调剖技术的现状及进展赵修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堵水调剖技术的现状及进展;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2. 油藏工程技术研究3.堵水调剖决策技术4.堵水调剖堵剂技术5.堵水调剖工艺技术;油井五大问题:
砂、蜡、水、稠、低等.
注水井的问题:
出砂,吸水剖面不均匀或水注不进去等。;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调剖增产原理: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在注水井中注入化学剂,降低高吸水层的吸水量,从而相应提高注水压力,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吸水量,改善注水井洗水剖面,提高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改善水驱状况的工艺技术。;单液法调剖
硫酸
硫酸亚铁
硅酸凝胶
锆冻胶
铬冻胶
水膨体
酚醛树脂
石灰乳
粘土/水泥分散体
其它;双液法调剖
沉淀型双液法堵剂
凝胶型双液法堵剂
冻胶型双液法堵剂
泡沫型双液法堵剂
絮凝体型双液法堵剂
其它; 油井堵水
选择性堵水法
水基堵剂
油基堵剂
醇基堵剂
非选择性堵水法
.树脂型堵剂
.冻胶型堵剂
.凝胶型堵剂
. 沉淀型堵剂
.分散体型堵剂
;选择性堵水剂
HPAM
阴阳非三元共聚物
泡沫
松香酸钠
山嵛酸钾
烃基卤代甲硅烷
聚氨基甲酸酯
烷基酚-乙醛树脂
松香二聚物醇溶液
油基水泥
活性调油
水包稠油
偶合稠油
酸渣
其它;非选择性堵堵水剂
树脂型堵剂
酚醛树脂
脲醛树脂
环氧树脂
冻胶型堵剂
铝冻胶
铬冻胶
锆冻胶
钛冻胶
醛冻胶
凝胶型堵剂
沉淀型堵剂
分散体型堵剂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含水率高达85%以上,部分油田大于90%;
全国油田年产水达7亿方,每采出1方水(包括水处理费)需10~25元/方
全年降低产水率一个百分点,可节约7万~1.75亿元人民币
;改善水驱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区块调剖堵水技术发展概要: 40-50‘s, 油井单井堵水(机械、化学)技术; 70’s-80’s 水井单井调剖技术; 80‘s 后期,区块整体调剖技术; 90’s 以调剖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技术、封堵大孔道技术; 90‘s 中后期,2+3技术、深部调剖技术(凝胶、 泡沫胶)、多轮次调剖技术……。 总之,堵剂与工艺的研究活跃,油藏工程研究薄弱。;我国油田历年堵水调剖效果统计; 控制含水上升规律的因素——对策 ●两相流体流度比 (形成非活塞式驱替,正常出水) ●储层的非均质性 (形成水窜,非正常出水) ●油田开发方法 (人为因素,恶化/改善出水);近井地带窜漏;;;;油藏的非均质性——普遍存在的现象 ——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不同层次; ——不同层次非均质性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分类: 1、层间非均质:Ev 开发层系划分 2、平面非均质: Ea 布井方式 3、层内非均质: Ev Ea 调剖堵水 4、孔间非均质:次生大孔道 调剖堵水 5、孔道非均质:驱油效率 三次采油 6、表面非均质:驱油效率 三次采油; 非正常出水原因: ? 油层纵向上非均质性; ? 次生高渗透通道的形成; ? 注采单元间的不平衡。;非均质恶化程度
(1)示踪剂解释结果:大孔道一般只占吸水厚度的5%~10%,渗透率成百上千达西。
(2)聚合物驱现状:大庆聚合物过早突破问题,
(3)现场调剖施工经验: 颗粒类、交联聚合物凝胶堵剂的顺利注入,粘土、石灰粉、凝胶颗粒等现场调剖作业,成千上万方的注入,所用的颗粒直径小则100目,大则几目,按颗粒“1/3架桥、1/9通过”理论,地层渗透率可达数万达西以上。;达西渗流定律理论已不完全实用
大孔道计算结果:表明已不是渗流问题
聚合物驱软件:无法拟合压力指标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注入问题:岩心实验阻力系数上百, 注入压力变化不大。
常规堵水调剖技术效果下降
堵水调剖效果变差: 80-90年代有效率达75%以上,90年代以后,有效率大大较低,油井有效率不足50%,水井调剖效果变差。调堵技术越来越先进,而总体效果没有提高。调剖效果越来越差,难度越来越大。;1. 堵水调剖技术概述2. 油藏工程技术研究3.堵水调剖决策技术4.堵水调剖堵剂技术5.堵水调剖工艺技术;2.1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 第二级:小规模(Macro)
确定油藏特性:?,k , Ct , Pc , krp--So
实验室各种岩心实验、驱替实验、测饱和度
第三级:大规模(Mega)
显示全部